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司马迁和司马光思想之异同
作者: 百宁  来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学思想  司马迁  民族观  司马光 
描述:司马迁和司马光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们的政治思想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中占有重大比重。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同为史学著作,二者相比较在民族观、选贤任能等方面有许多想通的思想。本文拟从两部著作的相关部分对司马迁和司马光的政治思想方面作对比进行探究。
《资治通鉴》编修中的文献研究
作者: 王酉梅  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司马迁  编修  《资治通鉴》  文献 
描述: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具有重大价值的史著,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要求,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从历史文献的搜集、管理、研究和利用方面对这部史著的编撰过程进行了研究和探析。
司马光为什么给范雎“差评”
作者: 殷啸虎  来源: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战国时期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描述:战国时期的舌辩之士中,真正能建立“不世之功”且善终的,大概只有范雎一人了。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肯定范雎是贤者,而且说他“垂功于天下”。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将范雎称为“倾危之士”。两位史学
司马迁和司马光关于商鞅论述的比较研究--从史学取舍角度浅析商鞅变法
作者: 薛梦缘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学取舍  比较  司马迁  商鞅变法  司马光 
描述:对于商鞅变法,《史记·商君列传》和《资治通鉴·卷二》都做了很清晰的记叙,但由于种种原因,两位史学家对商鞅变法全部过程的记录有各自的取舍之处。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司马迁和司马光在史书中对商鞅早年经历、商鞅变法内容与评价的描述来浅析商鞅变法。
不是司马迁,亦非司马光
作者: 黄金许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司马迁  《散文选刊》  2009年  司马光  《成长的烦恼》 
描述:《散文选刊》(上半月)2009年第2期刊登了《成长的烦恼》一文。其中引用了一些古语、时谚。笔者发现一处张冠李戴的差错。文中说:
司马迁司马光政治思想之异同
作者: 贾俊逸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司马迁  史记  政治思想  司马光 
描述:司马迁和司马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们的政治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奇葩,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虽然这两位先贤距离我们时间跨度久远,但是他们关于治国富民的政治思想却经历了一两千年传承至今
司马光给范雎“差评”
作者: 殷啸虎  来源:党员生活(湖北)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战国时期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史学大师 
描述:战国时期的舌辩之士中,真正能建立“不世之功”且善终的,大概只有范雎一人了。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肯定范雎是贤者,而且说他“垂功于天下”。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将范雎称为“倾危之士”。两位史学大师对范雎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呢?
司马光为什么给范雎“差评”
作者: 殷啸虎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战国时期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史学大师 
描述:战国时期的舌辩之士中。真正能建立“不世之功”且善终的,大概只有范雎一人了。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肯定范雎是贤者,而且说他“垂功于天下”。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将范雎称为“倾危之士”。两位史学大师对范雎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呢?
汉武帝并未“罢黜百家”
作者: 张星海  来源:北京科技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老子》  《史记》  《汉书》  班固  司马迁  罢黜百家  董仲舒  独尊儒术  武帝  司马光 
描述:$T西汉初,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成了中国封建 社会唯一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学课本都有的 历史事实。但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真伪,南京市 委党校哲学部教授孙景坛提出异议。他在一 篇论文中,一扫陈言,大胆指出:汉武帝从未 采纳过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 设,更未真
全文:, 司马光在北宋,前者与汉武帝 时相差为100多年,是两个时 代;后者在时间上则相差更 远。西汉是有信史的时期,史 学家司马迁对此未置一词,整 个西汉文史界也都不知道这 回事。班固、尤其是司马光怎 么会清楚
说不尽的司马光
作者: 刘合心  来源:发展导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史记》  宋神宗  司马迁  宋代史学  涑水河  《资治通鉴》  司马光  《通志》  夏县  鸣条 
描述:$F编者按$E$T“黄河两岸二司马”,指的 是陕西韩城的司马迁和山西夏县的 司马光。若论为文,司马迁写出了 “史家之绝唱”《史记》,而司马光则 写出了同样辉映千秋的鸿篇巨制 《资治通鉴》;若论为人,司马迁遭受 腐刑,命途多舛,忧伤以终老,仕途 上是失意落寞的,而司马光则官至 宰相,操持国政、造福万民
全文:$F编者按$E$T“黄河两岸二司马”,指的 是陕西韩城的司马迁和山西夏县的 司马光。若论为文,司马迁写出了 “史家之绝唱”《史记》,而司马光则 写出了同样辉映千秋的鸿篇巨制 《资治通鉴》;若论为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