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北宋嘉祐、治平年間理財思潮探析:以王安石、司馬光為中心
-
作者:
任仁仁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理财思潮 王安石 司马光 天地之产 嘉祐
-
描述:自宋仁宗朝阴始,北宋積弊日益顯现,内憂外患渐重,故朝野上下人心思變,期望通遇適富地燮革活勤,以祛除横弊,振興趟宋王朝:封内擺脱“三冗”困擾,鞏固统治:封外横掃遼、夏,完成一统大業。但在經歷了“度唇新政”的失败之後,加以“三冗”“三費”情況渐趨惡化,於是如何解決宋廷之财政危機遂逐渐成為朝野士大夫關注的焦點。為富國强兵、擺脱宋廷的内外困局,他们遂针封“理财”問题展阴充分封論,各抒已見。而當畴有關理财問题的奏疏及裱論又以嘉祐、治平年間為多,蔚然而成一時之社會思潮。在此番理财思潮之中,王安石與司馬光的理财方案並不
-
司马光笔记教子故事
-
作者:
刘兴亮 来源: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阅读(中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笔记 政治家 故事 《涑水记闻》 司马光 教子
-
描述:司马光是宋代政治家,也是享誉中外的大学者。他在《涑水记闻》中讲述了几则宋人教子故事。
-
司马光笔下的教子故事
-
作者:
刘兴亮 来源:社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家 世家 故事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教子 史学
-
描述:司马光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享誉中外的大学者。他所著《资治通鉴》已成为了后世家喻户晓的史学名作,并为历代文人所称道。
-
司马光佚书《<大学><中庸>广义》辑考
-
作者:
魏涛 来源:宋史研究论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 佚书 中庸)广义》 大学> 司马光 <
-
描述:司马光哲学是北宋哲学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其哲学意义的显发主要是通过对《大学》、《中庸》的阐释完成其理论体系建构的。作为其诸多哲学著作中最为重要的《〈大学〉〈中庸〉广义》一书,在成书之后不久即佚失
-
《资治通鉴》也是选官用人通鉴
-
作者:暂无 来源:公民与法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用人问题 用人之道 治国理政 《资治通鉴》 司马光 选官 用人原则
-
描述:通观一部《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日”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这些原则是他站在治国理政高度上对用人之道的总结,是对历史的总结。
-
司马光上书辞赏
-
作者:
刘军 来源:先锋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夏 休息室 谏院 政治家 宁静 北宋时期 史学家 朝廷 司马光 争议
-
描述: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政治家。宋英宗即位后不久的一天,天刚蒙蒙亮,还是万籁俱寂之时,平日里宁静的待漏院,也就是百官上朝的休息室里,一场争议悄然而起。知谏院司马光慷慨陈词:"西夏边衅已久,朝廷耗资巨大,皇上刚登大位,不宜耗巨资赏赐百官。"
-
司马光教子的启示
-
作者:
王顺才 来源:老同志之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政治家 历史上 寡欲 司马光 老年人 崇俭 北宋 山西省 鲁国
-
描述: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在为其子司马康写的《训俭示康》一文中,一连举了历史上12则正反事例教诲其子一定要崇俭戒奢。他还对鲁国大夫御孙所说的"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作了如下精辟的诠释:"共,同
-
司马光砸的就是我
-
作者:
束韵哲 来源:作文100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镇定 脖子 著名 水淹 肚子 身体 大缸 司马光 透雨 脚底
-
描述:我的肚子很大,我的身体很沉,我是史上最著名的大缸——司马光砸的就是我。嘘,瞧他们过来了!刚下过一场透雨,我肚里的水淹到了脖子,胀得难受哇!这几个孩子在我周围捉迷藏,我臃肿的身躯正好给他们作掩护。他们
-
司马光与宋神宗的三次对话
-
作者:
吕传彬 来源:文史博览(文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宋神宗 政治家 吕惠卿 中国历史 北宋历史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编年体 对话
-
描述:回顾北宋历史,大臣司马光与王安石同仕一朝但政见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司马光(1019-1086,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可以说是
-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
作者:
王美卿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插图 重点突破 学生 生字 课文 水缸 教学设计 司马光 板书 评析
-
描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 字词导引,重点突破 1. 拼读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 (映示插图)图中有几个小孩?(学生点数,师同步在图中孩童身上叠映号码) 3. 图文对照,再读课文。主要讲谁,几号小朋友,他姓什么?(讲6号小朋友,姓“司”) 4. “司”是一个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