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司马迁和司马光思想之异同
-
作者:
百宁 来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学思想 司马迁 民族观 司马光
-
描述:司马迁和司马光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们的政治思想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中占有重大比重。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同为史学著作,二者相比较在民族观、选贤任能等方面有许多想通的思想。本文拟从两部著作的相关部分对司马迁和司马光的政治思想方面作对比进行探究。
-
孔融、司马光 “神童”之后的人生
-
作者:
赫连镜繇 孟凡萌 来源:博物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孔融 历史 中国 司马光
-
描述:寒假过年,又到了必须与“别人家的孩子”战斗的时候。自古,人们就爱谈论“天才儿童”,很多事例甚至被写进史书、代代相传,比如脍炙人口的“孔融让梨”和“司马光砸缸”。但神童也会长大,幼时的精彩表现,容易使人忽略他们之后的人生轨迹——孔融知书达理,却不懂藏拙
-
司马光的抠门儿饭局和打包
-
作者:
李开周 来源:社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长诗 司马光 打包
-
描述: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其中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瞄,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
-
由“司马光砸缸”说开去
-
作者:
梁万明 来源:教育文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史》 春秋 司马光
-
描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宋史》载:“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
关于司马光民本思想的当代思考
-
作者:
薛俊武 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实启示 独特见解 司马光 民本思想
-
描述:司马光的民本思想既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又奠定了后世民本思想发展的基础。它显示出了民众在国家中的地位,作为统治者应该以民为本、重民爱民、宽民利民和安民富民。司马光民本思想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有其
-
司马光传记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
作者:
全展 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司马光 学术研讨会 传记文学
-
描述:2014年11月21日至23日,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主办、运城学院协办的司马光传记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山西运城举行。这是海内外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将《资治通鉴》与传记研究联系起来的学术研讨会,其最大亮点是史学家、作家与传记研究学者三方真诚对话交流,较好地实现了文学与史学的融合贯通。
-
司马光《涑水记闻》小说品格论析
-
作者:
熊明 张丽萍 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记小说品格 《涑水记闻》 司马光
-
描述:《涑水记闻》杂录旧事,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言,“是编杂录宋代旧事,起于太祖,迄于神宗,每条皆注其述说之人,故曰《记闻》”。《涑水记闻》内容驳杂,但多以事系人,在庙堂奏对、闾巷议论、私门闲谈等的叙述中,北宋前期众多的历史人物颇鲜活可见,呈现出鲜明的传记小说品格。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注重对人物独特个性的揭示、善于对人物传神写照以及叙事的从容婉曲等几方面。
-
从《资治通鉴》中看司马光的历史观
-
作者:
邱昊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观 《资治通鉴》 司马光
-
描述:《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资治通鉴》中分析司马光的历史观。
-
论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中的传记
-
作者:
詹杭伦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司马光 典范作品 传记文学
-
描述:司马光不仅擅长写作史学巨著,同时也擅长写作单篇的传记文。他的文集中留存有几篇传记文,包括伟人传、平民传、寓言传和宠物传等。这些传记具有宣扬"仁义"的鲜明特色,可视为北宋单篇传记的典范作品。
-
论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对中国传记文学史的贡献
-
作者:
俞健萌 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记文学史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贡献
-
描述:相比于司马迁的《史记》,中国文史界及后人似乎对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的作用,存在着估量不足的偏颇和缺憾。文章从传记文学史的角度推敲论述,试图给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一个恰当的学术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