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毛泽东谈《资治通鉴》
-
作者:
李树柯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通鉴》 中国古代 学而知之 《左传》 毛泽东 王安石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提出反对意见
-
描述:毛泽东生前,有一段时间,读《资治通鉴》真是入了迷,他一读就是半天,累了,翻个身,又是好几个小时,这样持续了好长时间。一天,毛泽东指着桌子上放着的那部《资治通鉴》笑着对身边工作人员孟锦云说:“你知道这部书我读了多少遍?17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恐怕现在是最后一遍了,不是不想读,而是没有时间了。”话里充满了惋惜和遗憾,他却没有丝毫的消沉与感伤。
-
《资治通鉴》胡注补释一则
-
作者:
姚宏杰 来源:文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御医 《通鉴》 门下省 天监 补释 《资治通鉴》 肃宗 梁武帝
-
描述:《资治通鉴》卷147梁武帝天监七年(508):三月,戊子,魏皇子昌卒,侍御师王显失于疗治,时人皆以为承高肇之意也。胡注云:医师侍御左右,因以名官。后魏之制,太医令属太常,掌医药;而门下省别有尚药局侍御师,盖今之御医也。此
-
《资治通鉴》事迹志疑一则
-
作者:
徐晓楚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夔州 事迹 地理志 《新唐书》 《旧唐书》 《资治通鉴》 武德
-
描述:《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76年版)卷18武德四年条载:“正月……李靖说赵郡王孝恭以取萧铣十策,孝恭上之。二月,辛卯,改信州为夔州,以孝恭为总管,使大造舟舰,习水战。”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卷44《地理志四》载:“夔州云安郡,下都督府。本信州巴东郡,武德二年更州名。”而《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卷39《地理志二》对州名更改时间叙述较为模糊:“二年,以武宁、南浦、梁山属浦州。又改信州为夔州,仍置总管。”据同卷“归州巴东郡”条下载“归州巴东郡。武德二年析夔州之秭归、巴东置”,则武德二年信
-
《资治通鉴》标点工作回顾
-
作者:
蔡美彪 来源:书品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版发行 标点符号 近代史 分工合作 《资治通鉴》 古籍整理 标点本 研究所
-
描述:标点本《资治通鉴》自1956年6月出版至今,已过了半个世纪。此书开创了应用1951年出版总署公布的新式标点符号标点大部头史籍的先例,推动了古籍整理事业的开展。全书二百九十四卷,由十多位专家分工合作,自发起组织到出版发行,仅用了约一年半的时间,高效率地完成了计划,也积累了经验。我当时在主持此事的范文澜同志领导下的近代史研究所工作,
-
《资治通鉴音注》知照合流问题的研究
-
作者:
马君花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末元初 反切上字 胡三省 文献材料 音注 《资治通鉴》 章组 《中原音韵》 《集韵》 纽四声法
-
描述:《资治通鉴音注》是宋末元初天台人胡三省为《资治通鉴》所作,成书于1285年,注文形式是随文注释,有注音、释义、校勘、补充史实、解释人物、山川、地理、官制、礼乐、天文等等。其注释中关于语音的注音材料约有76,486条,去其重复,得到8,414条音注,包括反切、直音、假借、如字、纽四声法等;反切和直音共有7,577条(反
-
读《东周列国志》和《资治通鉴》有感
-
作者:
罗鸿 来源:云南农村经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标准 重耳 《东周列国志》 《资治通鉴》 春秋时期 晋文公 出谋划策 第一人
-
描述:赵衰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首席重臣。重耳在外颠沛流离了19年后回国即位时,确立了封赏功臣的标准:“以仁义教导我,使我明白道理的受上赏;替我出谋划策,谋奇策高的受中赏;奋勇杀敌,精心护我的受下赏;随我奔走效劳,忠贞不渝的受下下赏。”照此标准,在受赏的莘莘臣子中,仅有两人受上赏,而赵衰就是两人中的第一人,可见其功劳之大和他在文公心目中的位置之显。
-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辨误二则
-
作者:
冯青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语语音 胡三省 文献学价值 语言本体 辨误 音注 腰扇 文化财富 《资治通鉴》 标点本
-
描述: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自1256年起,止于1285年,历经三十春秋,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其音注亦是研究汉语语音、词汇、文字等的珍贵语料,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又有很高的语言本体研究价值。
-
读《资治通鉴》随笔(四)
-
作者:
胡学彦 来源:古今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秦 随笔 尚书 《资治通鉴》 自知 州刺史 夏商 养生
-
描述:(汉成帝永始二年——前15年) 谷永为凉州刺史,奏事京师,讫,当之部,上使尚书问永,受所欲言。永对曰:“臣闻王天下、有国家者,患在上有危亡之事而危亡之言不得上闻。……夏商之将亡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晏然自以若天有日,莫能危,是故恶日广而不自知,大命倾而不寤(悟)……秦所以二世、十六年而亡者,养生泰奢,奉终泰厚也。[第一段]
-
险!《资治通鉴》差点被销毁
-
作者:
橙子 来源:当代老年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皇帝 磨难 《资治通鉴》 司马光 人格魅力 才华 史学
-
描述:我们都知道,《资治通鉴》与《史记》被世人称为“史学双璧”,司马迁以独特的才华和人格魅力使生命与《史记》共同获得了不朽,他为完成《史记》而忍受的磨难使后人对他充满了敬仰;然而《资治通鉴》所遭遇的磨难人们却知之不多。为这部书,司马光率人撰写了l9年,并在很长时间里不得不避居洛阳,在最后还没完成的情况下,因有人上书皇帝说司马光拖延时日,混吃俸禄,他不得已提前向皇帝呈上了这部大书。据此可知,才华如司马光这样的人,有时也是要受点小人之气的。可以肯定,如没人打这样的小报告,《资治通鉴》会比今天更好看。可即使这样,读者
-
毛泽东评点《资治通鉴》
-
作者:暂无 来源:湖南党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通鉴》 司马迁 政见不同 经验教训 毛泽东 王安石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动摇不定的人
-
描述:毛泽东评点《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我国北宋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毛泽东十分喜爱这部书。他的藏书中既有《通鉴》的线装本,也有标点平装本。出差视察随身携带《通鉴》,休息睡觉时床头放着《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