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司马光终于杀了那女孩
-
作者:
手工陶器人 来源:今日文摘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此时距案件发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7年。身为宰相的司马光与这名乡下女子有何仇怨,为何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还一定要置她于死地呢?其实司马光重新审理的这件案子,根本不是什么大案要案,只是一起再平常不过的普通刑事案,案中因改判被杀的女子名叫阿云,在案发时也不过13岁,而整个案子的案情也十分简单。 一起普通的刑事案 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年正月,13岁的登州(今山东登州)少女阿云还在为母亲守孝,孤苦无依。
-
司马光终丁杀了那女孩
-
作者:
手工陶器人 来源:今日文摘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司马光终丁杀了那女孩
-
司马光终于杀了那女子
-
作者:
老猫茶馆 来源:华声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双方争论的焦点,就是阿云的判决是按大宋律法来,还是按皇帝的诏书来。 按照大宋律法,阿云判死刑,按照皇帝的诏书,阿云判有期徒刑。这实际上就是法律效力大,还是皇帝的 诏书效力大的问题,这次争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律敕之争”。 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67岁的北宋名臣司马光终于当上了宰相。司马宰相上台后,将一起陈年老案翻了出来,重新进行审理,审理的结果是,将案中原来已经释放回家的一名乡下女子改判死刑,并立即斩首示众。
-
“司马光砸缸”与逆向思维
-
作者:
王兵 来源: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伙伴 小朋友 玩耍 司马光 逆向思维
-
描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是逆向思维的精彩范例。年幼的司马光在和小伙伴玩耍时,一个伙伴掉进了大水缸,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其他小朋友想到的是让"人离开水",当无法把落水小孩捞起时,纷纷惊慌失措。聪慧、机智的司马光想到的却是让"水离开人",在紧要关头把缸砸破放水,救了这个小朋友。这里明显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若使人水分离,可以使"人离开水",亦可使"水离开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只要我们认真挖掘,有针对性地施教,不仅
-
研究性教学在《中国史学史》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司马光〈资治通鉴〉及影响》专题为例
-
作者:
苏永明 贺梅开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史学史》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研究性教学
-
描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高效地完成《中国史学史》课程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制定课程研究性教学目标,以问题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有效整合,并精心选取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性教学活动中来,课程考核方式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采取课堂内外结合的方法,分别从课外阅读量、课堂发言、课堂讨论参与情况、研究项目完成情况、研究小组合作情况,期末考试等方面综合考察。
-
论司马光的历史盛衰总结
-
作者:
庞天佑 来源:武陵学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盛衰兴亡 取鉴“资治” 历史总结 司马光
-
描述:北宋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乃西汉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又一座丰碑。司马光总结盛衰以“资治”为目的,“通”为其取鉴资治的特点,这一特点体现在取鉴范围的“贯通”、取鉴思维的“通变”、取鉴价值的“求通”三个方面。司马光总结盛衰的重点,在形形色色的“乱世”,总结“乱世”以避免其重演,更能达到“资治”的目的,故对“乱世”形成的原因、对衰败丧亡的教训、对君主行为的过失,着力考察与反思甚多。司马光视治乱兴亡为君主行为所致,历史总结中贯穿探讨“君道”这一核心,强调君主对国家的责任,因
-
司马光:厚积而薄发的史学家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司马池 京洛 生时 山西夏县 史馆检讨 集贤校理 馆阁校勘 《左氏春秋》 太常礼院 涑水
-
描述:司马光(1019年-1086年),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出生时,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司马光6岁时,他的父亲就教司马光读书,7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震动京洛的事。司马光的博学来自多方面,一方面他好学强志,另一方面他的父亲也着意培养。他既诚实聪明,又十分懂
-
司马光给唐朝皇帝开治国药方
-
作者:
李晓巧 来源:社区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阀割据 唐朝 皇帝 药方 司马光 唐德宗 治国 安史之乱
-
描述: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家多难,到了唐德宗时期,外患频频,军阀割据,时不时还发生灾害饥荒,百姓过日子相当艰难。京畿一带经过了四年歉收之后,贞元三年(787)迎来了生机,“是岁最为丰稔”,一斗米的价格是一百五十钱,一斗粟价格是八十钱,粮食比往年便宜了一半。看到市令司汇报来的米价,唐德宗很高兴:终于迎来了个丰收年啊!于是,“诏所在和籴”,乘着丰收年景官府买入粮食。
-
司马光时代其实无缸可砸
-
作者:
马未都 来源:青年博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籍 历史人物 紧急情况 《百家讲坛》 司马光 历史事件 记载
-
描述:不管是历史事件,还是历史人物,一定都有记载不真实的地方。就说“司马光砸缸”这事。这个故事妇孺皆知,说司马光太聪明了,在紧急情况下能砸缸救人。赵冬梅老师说她研究司马光很多年了,在《百家讲坛》里也讲过司马光,我就问她司马光砸缸是不是真事。她说是真事,因为史籍上有记载。
-
司马光训子:尚节俭 勿奢靡
-
作者:
鱼宏亮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北宋初期 封丘门 李沆 谨身节用 家范 历代政治家 《资治通鉴》 群牧判官 直道而行
-
描述: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一生勤奋,著作等身。其中有两部书影响深远。一部是《资治通鉴》,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所必读。另一部就是《温公家范》,简称《家范》。司马光自己曾说,《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因为“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家范》总结了历代家庭教育的经验,以总论“治家”的意义开篇,从祖、父、子、兄弟、叔侄等各个方面,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