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资治通鉴》成就的原因浅析
-
作者:
王秀彦 来源:邢台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学名著 《资治通鉴》 体大思精 编年体
-
描述: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史学史上一部史学名著,它贯通古今、体大思精,自问世以来备受世人赞誉,对我国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其伟大的成就,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就其成就的原因,却少有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本文拟从它成就原因方面做一分析、探讨,以期有益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并就教于方家。
-
从胡注《资治通鉴》看司马光的著史精神
-
作者:
李良芳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春秋笔法 现实政治 胡三省 《资治通鉴》
-
描述:胡三省注《资治通鉴》的贡献在于抉出了司马光秉承《春秋》著史的精神,尤其指出司马光是以《左传》为其编集史事、议论历史的主要依据。胡三省还注意到《资治通鉴》以春秋笔法隐藏着司马光的政治观点,并且把历史的事件和议论与北宋的政治现实联系起来。
-
《资治通鉴》取材《三国志》杂论——《资治通鉴》(三国部分)史源研究之一
-
作者:
张静 汤勤福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国志》 史源 《资治通鉴》
-
描述:本文着重研讨了《资治通鉴》(三国部分)的史源问题。《资治通鉴》在抄录、删削、改编《三国志》史料过程中,基本忠实于原始史料,其中不乏极其精到的概括,然而也存在不少错失。
-
《资治通鉴》误改《新唐书》辨析
-
作者:
武秀成 来源:文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唐书》 《资治通鉴》 司马光
-
描述: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唐纪二十二》载:(则天后久视元年)腊月……太后问鸾台侍郎、同平章事陆元方以外事,对日:‘臣备位宰相,有大事不敢不以闻;人间细事,不足烦圣听。'由是忤旨。庚寅,罢为司礼卿。
-
《资治通鉴》辽代北京记事辑稿
-
作者:
孙国军 周峰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辽代 《资治通鉴》 北京
-
描述:本文从中华书局点校本中辑录出关于辽代的北京史料80条,以供治北京史及辽史者参考.
-
《资治通鉴·唐纪》及《考异》疑误数则
-
作者:
客洪刚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考异》 《资治通鉴》 校勘
-
描述:《资治通鉴》历来为世人所推崇,对其进行校勘的前贤时哲众多,本文即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本校或他校,对中华书局标点本中存在的疑误和疏漏予以校勘。
-
《资治通鉴》“太子府史”的职能考辨及补注
-
作者:
白兆晖 来源:湘南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后汉书》 太子府史 府吏 《资治通鉴》
-
描述:据《后汉书》注释,《资治通鉴》所采《后汉书.宦者列传》中的又中黄门南阳王康,先为太子府史,自太子之废,常怀叹愤句中的太子府史一词应按太子府里的史解释为没有明确职责的府吏,而非元胡三省所注的太子府史掌东宫府藏。细查相关史料得知:府、史、府史三词各有一番来历,均有各自特定历史涵义与应用范畴。两汉时期的府吏中,只有史而无府与府史。
-
《资治通鉴》标点辨误一则
-
作者:
张维慎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辨误 《资治通鉴》 标点
-
描述:《资治通鉴》标点辨误一则
-
司马光为什么给范雎“差评”
-
作者:
殷啸虎 来源: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战国时期 《资治通鉴》 司马光
-
描述:战国时期的舌辩之士中,真正能建立“不世之功”且善终的,大概只有范雎一人了。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肯定范雎是贤者,而且说他“垂功于天下”。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将范雎称为“倾危之士”。两位史学大师对范雎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呢? 范雎出道之前的经历,称得上坎坷。他虽能言善辩,怎奈家境贫困,只能在魏国大夫须贾手下混饭吃。
-
司马光笔下的慕容熙
-
作者:
李炳连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十六国 东晋 《资治通鉴》 封建皇帝 司马光
-
描述: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中,写到东晋十六国时的后燕国主慕容熙,通过几件事把慕容熙这个封建皇帝的形象跃然纸上。
上页
1
2
3
...
5
6
7
...
20
21
2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