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司马光砸缸为何流传千古
作者:刘吉同  年份期号:2017-第15期 刊名:百家讲坛
描述:司马光砸缸的事早在两宋时期就被人们津津乐道,后来被元朝官修的《宋史》郑重地写入其传记,说“(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这背后其实有一个疑问:一个稚童做的事何以能流传千古呢? 这与事件本身的魅力有关:如此绝妙的点子,这么勇敢和果断,而主人公竟是一个稚童,自然会被众人传颂。不过,对比王莽、蔡京等人的作为就能看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能流传千年,与司马光本人也有很大关系。
从《葬论》看司马光的丧葬观
作者:朱丹丹 王贺  年份期号:2017-第2期 刊名:运城学院学报 关键词:薄葬 司马光 阴阳风水 葬论 
描述:古代丧葬发展到宋代,之前传统儒家丧礼被破坏殆尽,阴阳风水术与厚葬之风盛行,甚至部分士大夫参与其中。而司马光主张复古儒家传统丧礼,其《葬论》一文集中表达了其丧葬观。司马光反对厚葬与停柩不葬,并以自己家族为例,说明阴阳风水不可取,葬书、葬师不可信,认为生死有命,贵贱贫富、寿夭贤愚皆无关于葬,葬书和葬师将此联系起来,毫无根据,是严重“违礼背法”的表现,古礼同样适用于当时社会。司马光的丧葬观是其政治观与哲学观的延伸,虽然有保守一面,但也有开明一面,对当今殡葬改革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论司马光哲学思想的诠释何以可能
作者:包米尔  年份期号:2017-第2期 刊名: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关键词:生活哲学 司马光哲学 哲学 中国哲学 
描述:诠释司马光哲学思想,可从“哲学”“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学科建设”等方面寻求创新。“哲学”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其目标是从整体上改造个体的生活。“中国哲学”有其存在的理由。目前学界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研究表现为多样化,不再是呆板定位,在这样的学风下借鉴学界研究成果,掌握关于司马光哲学思想的研究现状,诠释司马光哲学思想以彰显中国哲学的特质,可以发掘“哲学”的活动意义。
试论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
作者:张慧  年份期号:2017-第6期 刊名:北方文学(下) 关键词:真实性 司马光砸缸 
描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已八百多年,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也有《司马光砸缸》的课文。文本将以现存的缸与瓮的相关史料和实物为依据分析司马光没有砸过缸。
破新立旧 司马光的最后500天
作者:李夏恩  年份期号:2017-第2期 刊名:国家人文历史 关键词:丧期 传奇人物 司马光 民众 街道 西京 
描述:“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1085年4月16日,欢呼声响彻京师汴梁的大街小巷,民众几乎忘记了13天前,神宗皇帝刚刚去世,天下还处于国丧期间,他们守候在街道两旁,只为一睹为奔国丧从西京洛阳奔赴京师的司马光的容颜,围观的人群是如此众多,壅塞了街道,以至于司马光骑的马都无法前行。当他前往旧日同僚私邸拜谒时,街市上的人甚至爬到树上,骑在墙头围观这位传奇人物,当私邸里的仆人大声呵斥,想要赶走这些看热闹的围观者时,得到的是围观民众的集体讪
试论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
作者:张慧  年份期号:2017-第6期 刊名:北方文学(下旬) 关键词:真实性 司马光砸缸 
描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已八百多年,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也有《司马光砸缸》的课文。文本将以现存的缸与瓮的相关史料和实物为依据分析司马光没有砸过缸。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