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苏东坡之问”与司马光的困局
作者:刘后滨  年份期号:2016-第7期 刊名:文史天地 关键词:用人权 崔祐甫 任法 用人部门 《资治通鉴》 私试 人事变动 糊名 常衮 东坡居士 
描述:苏轼(号东坡居士)以自拟策试考题的形式,提出了选官制度中如何做到人与法并重的问题,题为《私试策问·人与法并用》。概括说,就是选官用人过程中如何化解人情干扰与规则约束二者的矛盾,既要保证用人部门长官具有自主选官权,又要防止标准不统一和规则不严密而导致的恣擅与徇私。这个问题由来已久,然而苏轼概括得最为到位,故可称之为“苏东坡之问”。在苏轼的理解中,唐朝及以前的选官制度,既无礼部“糊名易书之法”,亦未有吏部“长守不
司马光——勤谏良策治黄河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2016-第7期 刊名:河北水利 关键词:水监 北流 治河 熙宁 中国历史 二股河 水利事业 《资治通鉴》 涑水 哲宗 
描述:司马光(1019~1086年),陕州夏县人(今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费时19年,为其付出了大理心血。司马光也曾对水利事业作出过贡献,宋神宗年间他曾参与治河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熙宁元年(1068年)6月,北流黄河
司马光:如何才是一位好家长
作者:毕伟玉  年份期号:2016-第9期 刊名: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描述:《宋史·司马康传》中这样记载司马康,“途之人见其容止,虽不识皆知为司马氏之子也”。司马康是司马光的儿子,虽不为人所熟识,但从其言行举止中就可判断是司马家的孩子,可见司马光家庭教育的成功。 司马光除去我们熟知的保守政治家和史学家的著名身份外,其实还是一位好家长,一个好爸爸。作为封建时代的官员士大夫,司马光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在家训方面著有《家范》、《居家杂仪》,还有写给司马康的《训俭示康》等,影响重大而深远。
司马光给唐朝皇帝开治国药方
作者:李晓巧  年份期号:2016-第7期 刊名:文史博览 关键词:徭赋 三年 军阀割据 贞元 一百五 体察民情 《资治通鉴》 市令司 名臣 唐朝皇帝 
描述: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家多难,到了唐德宗时期,外患频频,军阀割据,时不时还发生灾害饥荒,百姓过日子相当艰难。京畿一带经过了四年歉收之后,贞元三年(787)迎来了生机,“是岁最为丰稔”,一斗米的价格是一百五十钱,一斗粟价格是八十钱,粮食比往年便宜了
司马光训子:尚节俭 勿奢靡
作者:鱼宏亮  年份期号:2016-第4期 刊名:中国纪检监察 关键词:家庭教育 北宋初期 封丘门 李沆 谨身节用 家范 历代政治家 《资治通鉴》 群牧判官 直道而行 
描述: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一生勤奋,著作等身。其中有两部书影响深远。一部是《资治通鉴》,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所必读。另一部就是《温公家范》,简称《家范》。司马光自己曾说,《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因为“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家范》总结了历代家庭教育的经验,以总论“治家”的意义开篇,从祖、父、子、兄弟、叔侄等各个方面,为家
司马光时代其实无缸可砸
作者:马未都  年份期号:2016-第24期 刊名:青年博览 关键词:史籍 历史人物 紧急情况 《百家讲坛》 司马光 历史事件 记载 
描述:不管是历史事件,还是历史人物,一定都有记载不真实的地方。就说“司马光砸缸”这事。这个故事妇孺皆知,说司马光太聪明了,在紧急情况下能砸缸救人。赵冬梅老师说她研究司马光很多年了,在《百家讲坛》里也讲过司马光,我就问她司马光砸缸是不是真事。她说是真事,因为史籍上有记载。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