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孩子问题的金钥匙
【类型】报纸
【篇名】解决孩子问题的金钥匙
【作者】 刘荔
【关键词】 金钥匙 好奇心 凹凸透镜 柳笛 自卑心理 新奇的事物 孩子心理 儿童心理卫生 司马光砸缸 自救能力
【报纸名称】健康报
【出版日期】2001-07-09
【正文】
掌握心理规律再去解决教育上 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就如掌握了解 决问题的金钥匙。家庭教育也是如 此。
(一)帮助有自卑心理的孩子
儿童心理卫生调查表明,在小 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自卑 心 理,学习成绩不佳者有之;没有好 朋友说知心话的有之;长相不漂亮 的有之;唱歌怕跑调的有之;家长下 岗后经济困难的有之;还有离异家 庭的子女,更为自己的双亲难处而 自卑。
由于孩子心理上的重负,不少 小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没有勇气 参与竞争,他们时常抱怨命运不佳。 怎样帮助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呢?不 妨和我一起走进一个孩子的生活。
有个儿童随着一群小伙伴去了 采石场,伙伴们把他一个人留在了原 地,就奔向了更好玩儿的地方。这个 小孩惊慌失措地发现,再也找不到回 家的那条小路了,不由得背靠着一棵 树,伤心地呜呜大哭起来……
突然,在孩子的不远处传来了 一阵柳笛声。他像找到了救星,急忙 寻声赶去。一条小路旁的树桩上坐 着一位吹笛人,手里还在削着什么。 走近细看,老人不就是被大伙称为 “乡巴佬”的那位吗?
“你好!”老人说:“小家伙,看看 天气多么美,你是出来散步的吧?” 孩子怯生生地点点头,答道:“我要 回家。”
“请耐心等上几分钟。”“乡巴佬” 说,“瞧,我正在削一支柳笛,差不多 就要做好了,完工之后就送给你!”
老人边削边把尚未成形的柳笛 放在嘴里试吹一下。没过多久,一支 柳笛便递到了孩子手中。他俩在一 阵阵清脆悦耳的笛声中,踏上了归 途……
当时孩子的心中充满了感激。 而今天,当他自己也成了祖父时,却 突然领悟到老人的良苦用心!那天, 当老人听到孩子的哭声时,便判断 他一定迷了路,但老人并不想在孩 子面前扮演“救星”的角色,于是吹 笛诱人,以便孩子能发现他,并跟着 自己走出困境!老人以乡下人的纯 朴,保护了一个小男孩强烈的自尊。
每一位年轻的家长,都应该善于 把握时机,巧妙地把握好您自己孩子 的自尊,使其告别自卑健康发展。
(二)孩子的好奇心
汉斯·李波尔赛是荷兰米德尔 堡的一位眼镜制造商。有一天,李波 尔赛坐在商店的柜台前,无意中发现有两个孩子在商 店前玩,手中拿着许多凹凸透镜,观看不太远处一座教 堂上的风向标,他们好像发现了什么似地十分高兴。于 是,李波尔赛走出商店,把两块凹凸透镜装在一个筒子 上。世界第一架望远镜就这样奇迹般地诞生了。
孩子们的好奇心不仅导致了望远镜的发明,还有 大家喜欢的口琴,医生们用的听诊器也是由于孩子们 的好奇发现的。
好奇心是当人遇到新奇的事物或处于新的环境 时,引起注视、操弄等探究行为的内在力量。它是求知 欲的原动力。好奇心人人皆有,年龄越小好奇心越强。 有了好奇心,就会使孩子饶有兴趣地去探究世界,掌握 知识。家长若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就要把孩子的好 奇心燃成熊熊大火。假如一个人毫无好奇之心,哪怕他 有极好的天赋,最终也会变成一个十足的庸人。
在孩子的奇思妙想之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潜能, 他们旧框框少,最少保守思想,追求 新、奇、特,富于幻想。他们会在人们 习以为常的物品和活动中,引起好 奇,引起思索,引起联想,很有可能 这就孕育着新的创造发明。
当然,在探索活动中,不要搞得 很神秘,家长和老师要热情支持孩 子,给予指导、帮助,使他们更快得 到成功。
(三)培养孩子沉着果断的心理 品质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许多 家长都很熟悉。有位家长在讲述完 故事之后,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救能 力,问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假如你 是司马光,假如这口大缸是塑料制 成,你的小伙伴掉入了缸内,你该怎 么办?”试想一下孩子听到父亲提问 后的情景吧!他睁大双眼认真思考 起来,父亲的提问无疑是给孩子精 心设计了一道救护作业题,他是在 有意识地考验自己的孩子在困难面 前是否晕头转向,束手无策。
在一家农场,孩子的父母忙于 秋收。一个偌大的农场就他一人。这 下他可以开心地操作那些现代化的 农具了。在9岁孩子眼里,这些机械化的农具瞬间就变 成了现代化的“玩具”。然而,当他玩电锯的时候,无情的 机器锯掉了他的双手。看着手腕上露出的白骨和流淌的 鲜血,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而是 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到电话机旁,用嘴叼着笔拨通了急救 中心的电话。救护车在最短的时间内来到了农场。此时, 孩子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他对及时赶到的医护人员 说:“别……忘了……我的……手。”这句话的意思分明 是在提醒救护人员:把我的断肢接活。由于孩子的沉着、 果断,他如愿以偿。
多么勇敢的一位少年啊!在他身上闪现的沉着、果 断,足以鼓励他的同龄人在偶发事件中学会自救。大凡 明智的父母都着意培养孩子的自救能力,生活中培养了 孩子的自救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毅 力,使他们在困境面前不动摇、不退缩,这正是我们当代 家长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 1、试论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 作者:张慧 2017.01
- 2、试论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 作者:张慧 2017.01
- 3、试论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 作者:张慧 2017.01
- 4、新观念的《乖乖狗和淘气猫》 作者:李菁 2001.02
- 5、“没意思”的意思 作者:刘德水 2003.11
- 6、西关小巷古韵琴声绕梁 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