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体育五千年投壶 (下)
【类型】报纸
【篇名】中华体育五千年投壶 (下)
【关键词】 多样化发展 古礼 娱乐性 魏晋南北朝 士大夫 礼节 现代体育 司马光 宋元时期 教育目的
【报纸名称】城市快报
【出版日期】2005-05-24
【正文】
《投壶新格》的产生
宋元时期,投壶仍在士大夫中盛行。宋代大儒司马光对投壶有悖于古礼而娱乐化的趋势颇为不满。他根据封建礼节对投壶做了全面的总结,竭力使其达到教育目的。他说:“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何以言之?夫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波流散,所以为正也。中正,道之根底也。”他还对投壶的名称和计分规则,以“礼”的眼光,做了修改。司马光的意见,使投壶染上了政治色彩。
司马光更定的新格即《投壶新格》一卷,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在投壶方式上,司马光定有“有初”(第一箭入壶者)、“连中”(第二箭连中)、“贯耳”(投入壶耳者)、“散箭”(第一箭不入壶,第二箭起投入者)、“全壶”(箭箭都中者)、“有终”(未箭入壶者)、“骁箭”(投入壶中之箭反跃出来,接着又投入中者)等。
投壶这项活动,东汉以前礼教意味甚浓,魏晋南北朝开始向技艺多样化发展,增强了娱乐性。隋唐亦如此。《投壶新格》中反映了1072年以前投壶多样化的内容。司马光“更新定格,增损旧图”,对投法加以限制,实际阻碍了这项活动向技艺多样化、复杂化发展,某种程度也影响了它的娱乐性。但这种“改进”对巩固当时统治政权是有好处的,所以,《投壶新格》在明清两代不断被士大夫重刊。
投壶的衰落
入明之后,投壶并未拘泥旧法,而是随着社会发展日益繁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明代也有不少投壶著述。如明末侯(王向)《投壶奏矢》称,当时的投法有140种之多。到了清朝,投壶日趋衰落。不过,到清朝末年宫中也还在流传。现在,北京中山公园内还有一个十字形亭子,叫“投壶亭”。公园还保存了六只古代铜质投壶,这大约都是清代皇帝的遗物。
投壶几经演变,流传了两千多年,一度极为兴盛,在士大夫中玩得热火朝天。之所以如此,首先因为它是一项“古礼”,士大夫们认为是一种雅致的娱乐,符合他们的生活方式,乐于接受。其次,这种娱乐本身可以修身养性,并有健身的意义。
投壶虽然从最初的礼仪演变成娱乐游戏,但它始终伴随着一整套繁琐的礼节,没有完全割断同“礼仪”的联系。这样,就使投壶的流传范围变得狭窄,只限于士大夫阶层。到了清末,随着西方现代体育的传入,投壶退出了历史舞台。
- 1、司马光如何“照顾”门生 作者:王东峰 2011.01
- 2、从圣人之礼到全民娱乐,再到依稀消亡 作者:刘铁军 2007.03
- 3、论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 作者:施丁 1986.01
- 4、司马光书丹的《王尚恭墓志》 作者:唐冬冬 2001.12
- 5、司马光:将节俭进行到底 作者:晏建怀 2014.01
- 6、北宋中后期士大夫的女性观:以王安石、司马光、程颐、苏轼为例 作者:张波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