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优化教学过程 拓宽创新之路

日期:2002.12.29 点击数:60

【类型】报纸

【篇名】优化教学过程 拓宽创新之路

【作者】 王英

【关键词】 创新思维 拓宽创新 培养学生 语文教学过程 求异思维 优化教学过程 学生提问 自主性学习 《司马光》 培养创新能力

【报纸名称】教师报

【出版日期】2002-12-29

【正文】

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积极动脑进行思维、发展 思维、训练思维的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重结果、轻思维的过程, 因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成了空话, 创新能力受到扼制。我从以下几方 面入手,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实施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学习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自主性、能动性 和创造性。 作为教师, 要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要在教学 中创造民主气氛, 促使学生积极动脑,勇于探索,多动手、动口、动脑发 表有新意的独立见解。
   首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 多质疑。“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 “问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过了桥就可以抵达真理的彼岸”,这些名人 的名言确有其深意。 提出问题是创新思维的第一步,也是发展创造思 维的出发点。 在课堂上, 开始新课时我会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 道些什么, 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如《草原的早晨》,学生会问:“草原 在什么地方?”“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草原的早晨会和我们这儿的 早晨有什么不一样?”等等,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读文,学习有了目 标。学完课文后再问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或者还有什么不 太懂的地方, 这样不仅把课堂内容延伸了, 也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 力。面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出幼稚可笑的问题,节 外生枝的问题, 甚至老师答不上来的问题,要逐步教给学生提问的方 法, 培养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来组织教学,就 显得灵活有效,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2、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发散和求异思维
   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尤其适宜的,学习语文应该 是生活化,充满创造力的。语文教材是固定的,教师要善于从这些不变 的内容中寻求培养创新能力的着力点, 进行训练。如《司马光》一课,是 一篇老课文,也是一篇好课文。在训练中我找了这几个点:①“别的小 朋友都慌了, 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这一句,我让学生 联系学生生活实践, 想想小朋友会怎么喊?怎么跟大人说?让学生充分 发挥想像,进行语言训练。②假设司马光不在,故事的结果会怎样?让 学生续编故事。 从而体会到司马光的沉着与机敏。再如《月亮和云彩》 这一篇课文, 在学完课文后, 我让学生再想想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 是月亮在动还是云彩在动呢? 学生在想方设法的同时不仅增长了知 识,还训练了发散和求异思维。
   3、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活动
   语文教学要立足于课堂, 但也要走到课外,走进生活,使学生从多 渠道中汲取知识, 获得创造的源泉。
   如在学习《陈毅探母》《奶奶的白发》这两篇课文,学生懂得了要孝 敬长辈的道理, 我就带着孩子来到了镇敬老院, 看看老人的生活,给老 人们送去问候, 还表演了一些节目,让学生在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课 文所讲的道理, 印象更为深刻。再如课文上安排的口语交际练习,很多 都需要通过活动来进行, 从而把各种枯燥的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学生 也练得兴致勃勃。如《指路》、《学会道歉》、《学会做客》等,在活动中使 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锻炼、 提高,并加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 创新教育提供了活力。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