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續資治通鑑長編》四庫底本之發現及其文獻價值
-
作者:
苗潤博 来源:文史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永樂大典》 《續資治通鑑長編》 四庫底本 湖南圖書館
-
描述:《續资治通鑑長編》通行的五百二十卷本皆屬於四庫閣本系統,民族語譯名及違礙文字已遭清人大量篡改.筆者發現,湖南圖書館藏有此書的四庫底本。其中譯名皆未經改譯,違礙文字亦多仍原本之舊,係此書自《永樂大典》輯出後的二次修改稿本.此本抄成於乾隆四十三年,修改工作持續至乾隆五十二年,較為完整地反映了《長編》輯佚、整理的過程,對於深入研究《大典》本輯佚、整理等四庫學問題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更為重要的是,此本是現存諸本中最接近《永樂大典》所收《長編》原貌的版本,對於宋遼金史研究及相關民族史研究具有珍貴的版本價值及史料價值
-
从《资治通鉴》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概况
-
作者:
邢庆温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传播 八年 发展概况 罗什 《资治通鉴》 孝明 编年体史书 遣使 王公贵人 兰若
-
描述: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关于佛教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记述,为我们认识、了解佛教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佛教初传《资治通鉴》首次出现关于佛教传播的记载是东汉孝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初,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日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修炼精神,以至为佛。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
-
隋唐时期的临终祈福活动研究:以《资治通鉴》为例
-
作者:
郑俊一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祈福活动 隋唐时期 临终
-
描述:我国佛教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佛教对当时的社会发挥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浓烈的宗教气氛之下,佛教思想也逐渐深入到人们的心灵,极大地支配着人们的行为。通过观察当时人们在生死之际所采取的行为,可以揭示出佛教生死观对当时人们的影响。
-
《资治通鉴》为什么不可替代?——兼论历史学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地位
-
作者:
刘后滨 来源:中国大学教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学教育 原典 《资治通鉴》 通识教育
-
描述:本文从《资治通鉴》的学术成就及其所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入手,论证其在中国传统学术发展史上的不可替代性,进而分析此书作为大学通识教育读本的意义。将《资治通鉴》确定为本科生通识教育中原典研读课的研读文本,体现了当前大学本科教育中提倡学生读原著、读经典,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通识教育理念。研读《资治通鉴》,对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献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学术"经世致用"的特点,以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而提升人生境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资治通鉴》讲座东汉三国:士大夫与豪门政治(三)士风矫激:东汉士大夫政治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东汉的宦官专权 东汉宦官参与政治,在和帝以及邓太后时就有了,比如,忠心耿耿的郑众和大名鼎鼎的蔡伦(造纸专家),都曾是皇帝和太后的得力助手。宦官整体得势,是安帝去世之后。由于阎太后的干预,安帝独子刘保不能顺利即位,宦官孙程等十九人歃血为盟,发动宫廷政变,杀死阎氏兄弟子侄,将阎太后迁出宫,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刘保为帝,是为顺帝。
-
《资治通鉴》讲座东汉三国:士大夫与豪门政治(七)名士心结:曹操为什么杀孔融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曹操是一个很矛盾的人物。曹操的赢,除了他本身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之外,还在于他的胸襟和气度,郭嘉的“十胜论”,从对比袁绍的角度,有全面的讨论。可是,曹操有时候又会特别敏感,比如,杀孔融,借刀杀祢衡,似乎心胸很狭窄。 曹操到底在意什么,不在意什么? 曹操的度量,首先表现为容人。兖州之变,曹操被陈宫、张邈出卖,吕布占领了曹操的老巢。
-
宋人著述之政治文化生态考察:以《续资治通鉴长编》收录苏舜钦《火疏》一文为例
-
作者:
范建文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舜钦 史源 《续资治通鉴长编》 奏疏
-
描述:中华书局2004年版《续资治通鉴长编》全文移录了玉清昭应宫灾后苏舜钦诣登闻鼓院所奏《火疏》,但此文与《苏舜钦集》中的《火疏》之间不一致之处颇多。在对两者比勘时,笔者发现宋代个人撰述在从己入官、再由官入史的传递过程中,存在着明显被"整理"的痕迹,史籍中现存的资料与原作迥异之处甚多。比勘两者差异,不仅为考察宋代著述之政治文化生态提供了一认识视阈;也要求史学研究者在关注史料版本的同时,努力追寻最贴近史源的材料。唯有如此,方可获得更为信实的成果。
-
司马光的音乐思想
-
作者:
张永薪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义 音乐思想 司马光 内容风格
-
描述:司马光一生发展主要活动在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这一时期正是宋朝文化最为繁荣、成就最为辉煌的时期。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在宋朝时期造就了一批文化史上影响重大的人物,如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司马光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司马光编著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四库全书总目》中说:“(司马光)德行功业冠绝一代,非斤斤于词章之末者。”用德业的掩盖来解释其诗歌不受重视的原因。相对于《资治通鉴》这一巨著来说,一千二百多首诗歌实在寥寥。然而,未
-
《司马光日记》探析
-
作者:
崔玉娜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司马光日记》 真伪 价值
-
描述:《司马光日记》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为编撰《资治通鉴后纪》神宗朝而准备的编年记事材料。①该书主要记载了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的皇帝诏谕、官僚差除、科考制度、经济政策、军事布置、宗教事宜等,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虽然该书的地位、影响不能同《资治通鉴》相提并论,但是,其丰富的内容,为其他古籍提供了参考资料,同时也为研究北宋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经济建设、民族关系等提供了丰富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司马光日记》是司马光随手记录的自己的见闻,他生前并未对自己的日记进行加工、整理和编排,没有集结成书、刻印流传,其死后由
-
司马光的统治秩序思想研究
-
作者:
李风阳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以礼治国 司马光 统治秩序思想
-
描述:司马光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他的巨著《资治通鉴》真实地记载了五代以前丰富的历史事实,并在叙述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真知灼见的历史观,提出了完整的统治秩序建立和巩固的思想。国家政权建立以后,统治者第一关心的就是政治的巩固和稳定。因此,建立所必须的统治秩序规范,建立各种形式的统治秩序方式则成为统治阶级最为迫切的政治任务和内容。笔者认为,司马光的成长经历及其学术渊源是其统治秩序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是司马光统治秩序思想产生的现实依据;其“循理求知,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