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资治通鉴》中的管理智慧
-
作者:
黄先仁 来源:农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管理技能 管理智慧 郭槐 历史史实 人而无信 《文集》 执行能力 《资治通鉴》 燕昭王 隋炀帝集
-
描述:解读《资治通鉴》,从中学习管理技能,尤其是在当今越来越严峻的经济环境和越来越激烈的商战中,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司马光编撰的是一部管理案例教材,而不仅仅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除了散布于书中"臣光日"的点评之外,更将他的观点融汇在了自己对于历史史实的选择之中。当然,有人可能说,现在已经不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时代,《资治通鉴》里所说的谋略已经不适合于当下,但笔者并不这样认为。
-
《资治通鉴》差点被毁版?
-
作者:
浮云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前 厚今薄古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唐末五代
-
描述:照理说,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不会得罪任何人,因为时间是到宋代前的唐末五代就戛然而止了,不存在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等现象。可是,绍圣四年(1097年),(《资治通鉴》却差点遭被毁版的厄运。
-
《资治通鉴》选读 秦二世与赵高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一、沙丘之变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病益甚,乃令中军府令行符玺事1赵高为书赐扶苏2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赵高所,未付使者。(前210年)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
-
《资治通鉴》选读 吴起的故事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资治通鉴》选读 吴起的故事
-
资治通鉴之淝水之战
-
作者:
何小英 来源:飞(素质教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书在史学界的影响可能仅次于《史记》。可能是因为《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的原因,它的文学价值明显低于《史记》,《史记》被后世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资治通鉴》却是为了一句“鉴于往事,资于治道”而写就,以此来劝勉当权者。少时爱读《史记》,总会为其中不经意流露的英雄气所折服,总是惊叹于《史记》行文中的精妙,如今细读《资治通鉴》,方觉历史不再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它可能残酷、可能悲凉,却始终足以明鉴后世。《资治通鉴》成书于北宋,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编著,可说是集
-
《资治通鉴》差点被毁版?
-
作者:
浮云 来源:百家讲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照理说,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不会得罪任何人,因为时间是到宋代前的唐末五代就戛然而止了,不存在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等现象。可是,绍圣四年(1097年),《资治通鉴》却差点遭被毁版的厄运。 那时宋神宗已去世,宋哲宗即位,因年幼,他的祖母太皇太后高氏掌权,任用司马光为相,立即起用了一批旧臣,并把神宗时王安石所建新法铲革近无。
-
《资治通鉴》里的灵异事件
-
作者:暂无 来源:雪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叶成 三年 病已 眭弘 《资治通鉴》 不得其解 掖庭令 张安世 汉王朝 无嗣
-
描述:汉孝昭帝元风三年正月,汉王朝发生了两件灵异事件:一"泰山有大石自起立。"泰山是当时天子进行封禅、祭祀的地方,对于当时的汉王朝来说,很神秘,也很神圣。却发生了"大石自起立"这一灵异事件,让人不得其解,又惶恐不安。许多人可能都不太相信,"大石自立"是真的吗?如果是真,又预示了什么?二"上林有柳树,枯僵复起,虫食叶成文:公孙病已当立。"上林是汉皇家私家花
-
《资治通鉴》里的灵异事件
-
作者:暂无 来源:雪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汉孝昭帝元风三年正月,汉王朝发生了两件灵异事件:一“泰山有大石自起立.”泰山是当时天子进行封禅、祭祀的地方,对于当时的汉王朝来说,很神秘,也很神圣.却发生了“大石自起立”这一灵异事件,让人不得其解,又惶恐不安.许多人可能都不太相信,“大石自立”是真的吗?如果是真,又预示了什么?二“上林有柳树,枯僵复起,虫食叶成文:公孙病已当立.”上林是汉皇家私家花园,一般人是进不去的.
-
宋神宗御制《资治通鉴》序
-
作者:暂无 来源:共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宋神宗御制《资治通鉴》序
-
《纲鉴易知录》:《资治通鉴》的精华版和扩充版
-
作者:
钟岳文 来源:月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通鉴前编 编撰者 简明中国通史 战国时期 《资治通鉴》 吴乘权 清代学者 《古文观止》 续资治通鉴纲目 纲鉴易知录
-
描述:这部书为什么取名《纲鉴易知录》?《纲鉴易知录》是清代学者吴乘权与周之炯、周之灿三人合编的一部简明中国通史著作。由于吴乘权编过《古文观止》,名声很大,因此著者一般只提及他一个人。谈到这部书书名的来历,还要从宋代说起。北宋司马光穷毕生之力编了《资治通鉴》一书,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记事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共294卷。司马光编写这部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