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资治通鉴》东晋部分史源研究
-
作者:
杨英姿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权更替 《资治通鉴》 正史史源 东晋部分
-
描述:本論文主要研討《資治通鑒》東晉部分的史源問題。東晉是我國政權更替頻繁、各個少數民族戰爭不斷,國内局勢異常混亂的時期。司馬光在編撰這一部分的歷史時,主要依據正史史源,有時也會採納其它史料。從總體上說,在史料的運用上,司馬光很少有直接抄錄或援引的現象,他最爲普遍的對待歷代史料的方法是刪省,這些刪省工作是非常正確和有必要的。經過他的刪省,不僅使得《資治通鑒》東晉部分的文風顯得清新簡(),原本繁複的歷史事件的脈絡也非常清晰。由於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鑒》之前,對歷代史料作了許多整理、考證和加工,所以同《晉書》等正史
-
明代《续资治通鉴纲目》研究
-
作者:
王秀丽 来源:南开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理学思想 春秋义理思想 明代 孟子思想 续资治通鉴纲目
-
描述:商辂等人纂修的《续资治通鉴纲目》,是明代中期由官方敕修的一部史书。该书记载了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迄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共计408年的史事,全书共27卷,为续接朱熹《通鉴纲目》而纂。 《续通鉴纲目》在明朝代宗景泰六年、宪宗成化九年,前后
-
《汉语大词典》收录《资治通鉴》词语补正
-
作者:
刘宁 来源:中南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资治通鉴 汉语大词典 补正
-
描述:《汉语大词典》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多卷本汉语语词词典,它的完成是我国辞书编纂史上一个空前的盛举。该词典义项齐全,释义准确,书证丰富,是汉语词汇研究者必须参考的重要辞书。 《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末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间错综复杂的历史。同时,该书的编写汲取了大量丰富的资料,书中词语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职官制度、科举制度、法律词语、建筑名称、服饰词语、医学术语、佛教用语、成语、俗语等,词语量相当惊人,这就为词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 《汉语大词典》很多词条采用《资治通鉴》词语作为始见例,且在这些引用词
-
《资治通鉴纲目提要》研究
-
作者:
郁辉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义理史学 《提要》
-
描述:《提要》是朱熹为编修《纲目》而撰修的写作提纲。从形式上看,《提要》为《纲目》之《纲》前身。它集中体现了《纲目》“岁周于上而天道明矣;统正于下(?)而人道定矣;大纲概举,而鉴戒昭矣”的特点。“明天道”、“定人道”也正是朱熹以经入史的义理史学的核心观点。此书今已不传,由历代著录及《资治通鉴纲目考异》等著述中可知其确实存在。本文从今存《资治通鉴纲目考异》一书中辑出《提要》文字着手,将其与《纲目》初刻本及后世通行本进行文本比对,并从考定《纲目提要》的撰修,流传过程入手,对朱熹亲笔改定的内容逐一分类研究,从而进一步
-
《资治通鉴》(三国部分)的史源研究
-
作者:
张静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史源 司馬光 《資治通鑒》 研究
-
描述:本論文着重研討《資治通鑒》三國部分的史源問題。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鑒》三國部分內容時,其主要史源是正史,少量來自其它史料。從總體上說,他比較忠實於原始史料,在採掇有關正史史料時,有一字不易地直接抄錄,也有在保持原始史料史實基礎上對史料在語言上作些簡單加工改易,以適合時代需要。司馬光對正史的史料進行過大量刪省,大致說來,這些刪省確有必要,也刪省得比較准確。通過刪省,避免了原始史料臃腫、拖遝和重複的弊病,從而使史事清晰,敘述順暢,文字簡約,確實顯示出司馬光傑出的史學才能。由於將紀傳體正史的史料改編成編年體的通史
-
《续资治通鉴长编》人口资料研究
-
作者:
陈丹丹 来源:郑州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户口资料 边疆少数民族 《续资治通鉴长编》 科举人口资料
-
描述:本文以宋代户口为研究对象。对《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的各年代的户口数据进行统计,结合其它文献,进行细致的考证,以求比较接近当时事实。本文所要考证的是这些数据是否客观的反映真实情况,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所记录的关于边疆少数民族人口和科举人口的情况。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户口资料数据。对《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的户口数据进行统计,包括其他文献资料中与《续资治通鉴长编》不同的记载,进行考证。《续资治通鉴长编》对北宋历年户口的记载最为完整,户数与口数俱全的有33年。因此,本文对《
-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文献学成就
-
作者:
张后武 来源:安徽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献学成就 胡三省 《资治通鉴音注》
-
描述:胡三省是宋元之际著名的史学家。他以毕生精力研覃史学,历三十余年,完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音注》。全书二百九十四卷,与《资治通鉴》正文相当,对于《通鉴》涉及的名物、制度、地理、职官以及记事,进行大量的注解,诠释其音义,考订其异同,校勘其讹脱,辨明其史实,所引资料皆注明来源,考证详备,不仅增补大量史实,也为阅读《通鉴》提供极大的便利,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资治通鉴音注》(简称《通鉴音注》、《通鉴胡注》、《胡注》)问世以来,学者们做过不少研究和评介。但影响最大的,当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陈垣著作《通鉴胡注表微》。此
-
《资治通鉴》史源学考察(以唐玄宗、肃宗朝为中心)
-
作者:
赵萍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史源学 《资治通鉴》 唐肃宗 唐玄宗
-
描述:《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文献名著,研究者众多,著述如林。相对而言,从史源学角度对其进行专门而深入研究的还较为少见。特别是唐五代纪部分,史料丰富,来源复杂,司马光加以甄辨考异,着力尤多,学界公认其价值不逊于两《唐书》,但其史源至今并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唐玄宗、肃宗两朝,经历了开天盛世和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及衰的关键性转折,可谓鉴往知来的重要时段。唐至宋初关于唐玄宗、肃宗两朝的文字记载很多,除正史实录外,还有众多的杂史小说等,足堪采摭。本文对《通鉴》玄、肃两朝纪作出比较全面的史源学考察,以期弄清其究竟采用了哪些史
-
中阿编年体史学著作对比研究:以《历代民族与帝王史》与《资治通鉴》为例
-
作者:
孙冉 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拉伯 《历代民族与帝王史》 中国 史学著作 《资治通鉴》 编年体
-
描述:编年体作为史籍编纂中最重要的体裁之一,最早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史学著作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编年体这种记述历史的形式,开创了中国史学著作的新体例,许多历史学家得益于这种以年代记载历史的方法,使考证和研究工作更加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在阿拉伯历史上,编年记传历史的体裁也同样存在,而其对于阿拉伯历史来说,也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阿拉伯结束了以先人口述及传说为主要形式的记载历史的方法,标志着阿拉伯史学著作达到了成熟发展的阶段。因此编年体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使得中国与阿拉伯的历史记录和研究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
《资治通鉴释文三十卷》音切研究
-
作者:
陆华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声类 韵类 音切 《资治通鉴释文三十卷》 方音现象
-
描述:宋代语音是汉语语音史中十分重要的一块。向熹先生在《简明汉语史》中将汉语史分为四个时期,其中,中古期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2世纪左右,六朝为中古前期,唐代是中期,宋代是后期。到了南宋,汉语开始酝酿着新的巨大变化。近代期从公元13世纪到公元20世纪,即元、明、清时期。由此可知,南宋的语音变化处于上承北宋下启元代语音变化的阶段,反映着中古音系向近代音系统的过渡与转变,这一阶段的音变现象研究属于语音演变转型期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70年代至今,宋代语音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是宋词用韵和经籍音注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