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史记》三家音注与《资治通鉴音注》的比较研究
-
作者:
廖秋华 来源:浙江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史记》三家音注与《资治通鉴音注》的比较研究
-
《史記》三家音注與《資治通鑒音注》的比較研究
-
作者:
廖秋華 来源:浙江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切结构 重纽 《资治通鉴音注》 比较研究 《史记》三家音注
-
描述:音注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重要材料,这些材料很大部分来自经史的注解。注解类材料往往是大宗材料,但由於其随文注音的性质,它们大多不成系统。有的大宗材料也可能覆盖整个音系,但由於历史音系的傅承性,单纯系联或比较反切还不能充分反映捂音演燮的全部信息。反切系联或比较只注意音颊的分合而无法关注切合关系,它们对诸如聲韻如何配合、介音的归属以及这种切合关保所蕴涵的语音学意義等关注不夠。反切结构分析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它通过分析切上、下字的特點以及它们之问的搭配阴保,不僅能捕独傅统研究中容易忽略的语音信息,而且能探寻语音发
-
《汉书注》与《资治通鉴释文》比较研究
-
作者:
谢美连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切比较 音释 资治通鉴释文 汉书颜注
-
描述:音释作为一种常用的训诂方法,大量出现在我国历代古籍之中,成为音韵学研究古代语音面貌的主要材料之一。与其他反映古代实际语音的材料相比,音释材料具有更独特的价值,历代学者在进行古音研究时大量运用音释材料。但综观前人的研究成果,在系统、合理的运用这种材料上还是有很多遗憾,这必然导致某些研究成果和历史语音原貌有一定的偏差。唐宋正是处于汉语语音发展历程的中古阶段,上承以先秦两汉为代表的上古语音、下启以宋元明清为代表的近代语音,在语音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音释材料也在这个时期大批量出现。本文以颜师古的《汉书注》为基础
-
《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中司马懿形象比较
-
作者:
章早晨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三书 司马懿 人物形象
-
描述:司马懿作为文学人物形象,最早登场于陈寿的《三国志》中,此后则由《晋书》正式给予列传。至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既然涵盖汉末至魏晋的历史,故此也绕不开这样一位人物。目下涉笔司马懿人物研究的书籍大多从史学、文化角度,研究与其人其事相关的史学问题、文化现象,或延伸到哲学史、思想史及军事史的领域,研究司马懿其人在伦理道德、军事谋略等方面的意义。其所论司马懿其人其事,也大多采用多书杂取、凑成一个整体的糅合手法,而很少关注三书各自所描绘之司马懿形象的不同及其意义。本文与既往研究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姑且把三部史书作为文学
-
《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中司马懿形象比较
-
作者:
章虫晨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中司马懿形象比较
-
《资治通鉴》考补:以“淮阳王更始”和“汉光武帝”为范围
-
作者:
王葳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考异 考补 胡注 通鉴
-
描述:现行中华书局本《资治通鉴》主要包括《通鉴》原文、《通鉴考异》和《通鉴音注》这三个部分,其缺陷是重标点而轻史事的考辨。历代学者虽对这三个部分多有考辨,但还是存在诸多疏漏之处,笔者便是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对《通鉴》“淮阳王更始”和“汉光武帝"部分的原文、《考异》、《胡注》进行考补,间或有少量对其标点的商榷。以下便是笔者进行考补的几个方面。对《通鉴》原文的考补。第一,考讹误。其分为两种情况,即《通鉴》妄改原史书者和《通鉴》随原书而误者。第二,补缺失,其分为两种情况,即《通鉴》编修所据史书原有之,而《通鉴》无,且
-
从《资治通鉴·唐纪》看《资治通鉴补》的得失
-
作者:
温廷军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得失 资治通鉴补 增补
-
描述:本文认为严衍对《通鉴》正文的增补多具有正史依据,这是《资治通鉴补》的价值所在。严衍和司马光在如何看待历史上存在分歧,在如何看待《通鉴考异》的学术价值上存在不同,都源于严衍没有认清《通鉴》《目录》和《考异》三者互有所司、各有侧重的辩证关系。在正统观和纪年问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则源于严衍不明白《目录》具有“年表和正历”作用的情况下肆意所为。《资治通鉴补》是一部瑕瑜互见的史学专著。关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补》的成书背景,本文通过二人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的对比后,指出:司马光在皇帝的大力支持下,在三大助手刘放、
-
《资治通鉴》中隋唐高句丽史料研究
-
作者:
李巍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隋朝 唐朝 《资治通鉴》 高句丽
-
描述:《资治通鉴》简称“通鉴”,由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主修而成,是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其中隋唐五代史占全书的40%,史料价值很高。司马光在史料采择上去除偏见,除采纳正史外,还旁采他史。对于同一件事的相同记载,则采纳较为详细史书;对于不同记载,经过认真考证后,采择较为可信的一种;对于史料取舍的理由附有《资治通鉴考异》以示证明。高句丽也称高句骊、句丽或高丽,是我国汉至唐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建于西汉建昭二年(前37),唐总章元年(668)被唐与新罗联合灭亡。因此隋唐对高句丽的战争不
-
《资治通鉴》研究
-
作者:
邬国义 来源:北京图书馆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资治通鉴》研究
-
《资治通鉴音注》音系研究
-
作者:
马君花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方言 《资治通鉴音注》 近代音 语音演变 语音系统 读书音
-
描述:7,577条(反切6,214条,直音1,363条)。本论题主要的研究材料是反切和直音。通过反切比较,得出被注字胡三省的反切和直音的音韵地位与《广韵》反切的音韵地位完全相同的有5,830条,不同的有1,74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