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成由勤俭,败由奢——司马光家范中金钱观分析
-
作者:
郭欣 来源:纳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钱财 司马光 品德 勤劳节俭
-
描述:中华民族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尧舜时期,且在历代都有杰作问世。宋代,传统家范的发展空前繁荣,尤其是《温公家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历史来看,各个王朝与国家的兴衰没落与统治阶级的奢靡和腐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
司马光
-
作者:暂无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邑 诗草 行记 神宗 山西运城 编年体史书 书仪 涑水 了中 哲宗
-
描述: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家教化下的典
-
临冢遥忆司马光
-
作者:
马力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熙宁变法 晋南 坟寺 漏下 司马池 《资治通鉴》 司马温 元祐更化 司马旦 太史公
-
描述:我从芮城经由夏县去往阳城的那一天,逢着半晴半晦的天色。时节尚在初夏,晋南一带的热天竟极湿闷。一场大雨快要从天上漏下来,满心又尽是灰暗的情调。刚到埋着司马光的这片墓园,雨就从身后跟来了。坟茔的光景本就愁人,让雨这么一浇,愁便更深了。骤雨送过的凉意,叫我舒出一口气。这样的天气里游墓,倒
-
司马光终于杀了那女孩
-
作者:
手工陶器人 来源:今日文摘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此时距案件发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7年。身为宰相的司马光与这名乡下女子有何仇怨,为何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还一定要置她于死地呢?其实司马光重新审理的这件案子,根本不是什么大案要案,只是一起再平常不过的普通刑事案,案中因改判被杀的女子名叫阿云,在案发时也不过13岁,而整个案子的案情也十分简单。 一起普通的刑事案 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年正月,13岁的登州(今山东登州)少女阿云还在为母亲守孝,孤苦无依。
-
司马光终丁杀了那女孩
-
作者:
手工陶器人 来源:今日文摘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司马光终丁杀了那女孩
-
司马光终于杀了那女子
-
作者:
老猫茶馆 来源:华声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双方争论的焦点,就是阿云的判决是按大宋律法来,还是按皇帝的诏书来。 按照大宋律法,阿云判死刑,按照皇帝的诏书,阿云判有期徒刑。这实际上就是法律效力大,还是皇帝的 诏书效力大的问题,这次争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律敕之争”。 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67岁的北宋名臣司马光终于当上了宰相。司马宰相上台后,将一起陈年老案翻了出来,重新进行审理,审理的结果是,将案中原来已经释放回家的一名乡下女子改判死刑,并立即斩首示众。
-
“司马光砸缸”与逆向思维
-
作者:
王兵 来源: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伙伴 小朋友 玩耍 司马光 逆向思维
-
描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是逆向思维的精彩范例。年幼的司马光在和小伙伴玩耍时,一个伙伴掉进了大水缸,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其他小朋友想到的是让"人离开水",当无法把落水小孩捞起时,纷纷惊慌失措。聪慧、机智的司马光想到的却是让"水离开人",在紧要关头把缸砸破放水,救了这个小朋友。这里明显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若使人水分离,可以使"人离开水",亦可使"水离开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只要我们认真挖掘,有针对性地施教,不仅
-
研究性教学在《中国史学史》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司马光〈资治通鉴〉及影响》专题为例
-
作者:
苏永明 贺梅开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史学史》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研究性教学
-
描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高效地完成《中国史学史》课程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制定课程研究性教学目标,以问题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有效整合,并精心选取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性教学活动中来,课程考核方式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采取课堂内外结合的方法,分别从课外阅读量、课堂发言、课堂讨论参与情况、研究项目完成情况、研究小组合作情况,期末考试等方面综合考察。
-
论司马光的历史盛衰总结
-
作者:
庞天佑 来源:武陵学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盛衰兴亡 取鉴“资治” 历史总结 司马光
-
描述:北宋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乃西汉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又一座丰碑。司马光总结盛衰以“资治”为目的,“通”为其取鉴资治的特点,这一特点体现在取鉴范围的“贯通”、取鉴思维的“通变”、取鉴价值的“求通”三个方面。司马光总结盛衰的重点,在形形色色的“乱世”,总结“乱世”以避免其重演,更能达到“资治”的目的,故对“乱世”形成的原因、对衰败丧亡的教训、对君主行为的过失,着力考察与反思甚多。司马光视治乱兴亡为君主行为所致,历史总结中贯穿探讨“君道”这一核心,强调君主对国家的责任,因
-
司马光:厚积而薄发的史学家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司马池 京洛 生时 山西夏县 史馆检讨 集贤校理 馆阁校勘 《左氏春秋》 太常礼院 涑水
-
描述:司马光(1019年-1086年),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出生时,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司马光6岁时,他的父亲就教司马光读书,7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震动京洛的事。司马光的博学来自多方面,一方面他好学强志,另一方面他的父亲也着意培养。他既诚实聪明,又十分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