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司马光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05 (1)
按来源分组
新乡日报 (1)
相关搜索词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作者: 慕晓战  来源:新乡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政治清明  司马光  传统美德  阶级利益  深刻认识  重要内容  历史证明  艰苦奋斗精神  奢侈之风 
描述:标题所用的话,出自司马 光的《训俭示康》。《训俭示康》 是司马光就节俭问题,写给儿 子司马康的一封信。该文收在 《四部丛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 集》中,是专门为训诫司马康崇 尚节俭而写的。$$ 在这篇文章的第二段,司 马光说“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 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 陋,吾不以为病”。$$ 阅
全文:

标题所用的话,出自司马 光的《训俭示康》。《训俭示康》 是司马光就节俭问题,写给儿 子司马康的一封信。该文收在 《四部丛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 集》中,是专门为训诫司马康崇 尚节俭而写的。$$ 在这篇文章的第二段,司 马光说“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 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 陋,吾不以为病”。$$ 阅读司马光的《训俭示 康》,我深刻认识到,我国有文 字以来的历史证明,以节俭为 重要内容的艰苦奋斗精神,不 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同时也是保持政治清明,社 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历观前代大贤,无不十分 重视节俭作风的培养养成,相 反如不重视节俭品德,决不可 能成为大贤。孔子曾说“奢则不 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 意思是说,奢侈就显得荣耀,节 俭就显得见闻浅陋,与其显得 荣耀还不如显得见闻浅陋。$$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大夫 御孙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奢侈 浮华的危害性和崇尚节约的益 身性,他有一句名言,叫做“俭, 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用现 在的话说,就是“俭朴是一切美 好道德的集中表现,奢侈是最 大的罪恶”。在西汉,有名的政 治家、思想家贾谊在《论积贮疏》中,曾痛切地指出“淫侈之俗,日 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并说如果奢侈之风盛行,“生之者甚 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古代很多先贤志士,不仅在理论上把以俭朴为重要内容的 艰苦奋斗精神提到维护阶级利益,保证国泰民安的高度上去认 识,而且在行动上也努力身体力行,注意为人民作出榜样。宋仁 宗年间的宰相张知白,在当了宰相以后,生活、居住等一如担任 河阳节度判宫时一样俭朴,他的亲近好心地对他说,你现在的官 位高了,奉禄多了,仍然这样俭朴,虽然你自己知道这样做是对 的,但外人对你却另有看法,会说你是故意做作,沽名钓誉,你应 该顺乎社会潮流,把作风改变一下。面对这种劝告,张知白说,按 我现在的地位和奉禄,就是全家锦衣玉食,也不是做不到的,但 按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我罢官或者死了,我 家奢侈风气已成为习惯,不能适应俭朴的生活,一定会因为奢侈 挥霍而落得饥寒交迫或作奸犯科,何如我不论做官还是不做官, 活着还是死了,家里生活都一样呢。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大 改革家的王安石,虽官居首相,但一直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作风, 从不讲究穿戴吃喝,以至于长期和他相厮守的夫人,以及厨师都 不知他好吃什么饭菜。$$ 忆先贤看当前,近些年来,不少人淡忘了我国既是一个人口 众多的大国,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的基本国情。在稍富之后, 丢弃了我们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穷奢极欲地追求奢 靡,甚至竞相攀比,以奢靡夸人骄世。这不仅有悖我们中华民族的 美德,更为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最近,党和国家再次号召全国 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要匡正这种奢靡风气。我们一定要 常思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的“两个务必”,认真学习邓小平、江泽 民、胡锦涛同志关于艰苦奋斗的指示,以先贤为榜样,树立以俭素 为美的生活观,谨身节用,戒奢以俭,以加快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 捧读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我思绪万千。这篇文章我不止 一次读过,每次重读,我都在心里默默告诫自己,人家司马光 贵为一品宰相,尚不忘告诫子孙保持俭朴家风,何况我们一介 平民,有何资格不保持俭朴作风呢?记得大约7年前,我大女儿 结婚后,新女婿第一个春节来我家,在吃中午饭前,我曾召集 全家,由我领读,全家共同学习了《训俭示康》。以后,我曾不断 告诫全家要切记保持俭朴作风不能变,不论社会怎样崇尚浮 华,他人怎样追求享乐,我们都不能盲目随波逐流,都要保持 住“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的俭朴作风和良 好心态。$$ $T(作者系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驻新乡记者站站长)$E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