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司马光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03 (1)
按来源分组
教育信息报 (1)
相关搜索词
让语文散发魔力
作者: 王军波 池沙洲  来源:教育信息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全国学术研讨会  语文教学  主动获取知识  魔力  语文教材  开课教师  温岭  闭式系统  《司马光》  小学语文教师 
描述:“语文教学犹如广告设计,贵在创 新。”温岭方城小学语文教师潘慧慧 如是说。$$ 创新求变的教学观念,让这位年 仅26岁的教坛新秀,在短短6年间 获得省市各级业务奖7次、参与30 多个课题研究,共有9篇论文获各级 奖项,成为台州市唯一入选浙江省 “百课万人”创新教学观摩活动的教 师,又是迄今为止开课教
全文:

“语文教学犹如广告设计,贵在创 新。”温岭方城小学语文教师潘慧慧 如是说。$$ 创新求变的教学观念,让这位年 仅26岁的教坛新秀,在短短6年间 获得省市各级业务奖7次、参与30 多个课题研究,共有9篇论文获各级 奖项,成为台州市唯一入选浙江省 “百课万人”创新教学观摩活动的教 师,又是迄今为止开课教师中最年轻 的一位。$$ 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不是创 新的目的;让课堂焕发生机,培养学生 对语文的热爱才是潘老师的初衷。$$ 怎样创新?关键在一个“变”字。$$ 特级教师王崧舟点评说:“潘老师 在讲课中,问的方式在变、读的方式在 变、学的方式也在变,匠心独运,令人 玩味。”$$ 教材是不变的,教法可以多变,教 师就像魔术师,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 力。潘老师在她获得全国学术研讨会 二等奖的一篇论文中写道:“语文教材 内容大多文质兼美,但他们不是尽善 尽美的封闭式系统,而是有待再创造 的开放式的系统。”如果将各科教材中 已称得上“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再 加以开发创造,课堂效果肯定会达到 “尽善尽美”的境界。$$ 于是,潘老师让音、画元素介入了 语文教学,她说:“语文所表达的意境 之美与图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本来就 是相通的。”$$ 在教《台湾蝴蝶》一课的过程中, 《梁祝》琴音缭绕不绝,景物图片美 不胜收。学生们一会儿当小画家,按 照课文描摩出想象中的蝴蝶;一会儿 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蝴蝶的生长习 性;一会又变成了小蝴蝶自我介绍, 还和其他“小蝴蝶”交上了朋友…… 45分钟时间里,图文互动、意境全出。$$ 如同一幅画中每一个细节的处理 都是为了服务整体之美一样,潘老师 在教学中更注重整体的把握和领悟, 而不是零碎的分析。她说:“我们当然 也可以让学生在5分钟之内背下某个 词语的意思,但这有意义吗?他能恰当 地运用这个词造句就行了。”$$ 对她来说,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的过程显然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在 此思想引领下,潘老师设计了许多“稀 奇古怪”的问题让学生即兴发挥:$$ 在上《司马光》一课时,她让学 生体验不同角色,进行片断练习: 一、我是司马光;二、我是司马光砸 缸用的石头;三,我是司马光砸的那 口缸。$$ 学《秤象》时,她让学生例举其他 的秤象方法。有的学生写道:“曹冲用 的是石头,比较麻烦,岸上不是有泥土 吗?取土方便。”有的说:“不用石头可 以用人,因为人听指挥,说上就上,说 下就下。”$$ 以前,学生遇到课堂提问时心惊 胆战,但愿不要叫到自己;而现在,每 个人都饶有兴趣地加入到思维体操的 锻炼中去。$$ 在潘老师任教的班级还有一份独 特的报纸,从主编到编辑、排版,都是 学生自己。他们自己选题、抄录、配图, 栏目有《童话画》、《动物报》、《军事 武器》、《国庆纪事》等等,16开的白 纸成了孩子们尽情发挥能力的天地。 300多张报纸合订成册,成了最受学生 欢迎的读物,并使他们得到了一种小 有成就的满足感。每当课程任务吃紧, 老师宣布暂停编报时,孩子们就会发 出惋惜的叹息。$$ 这一切表明,语文的魔力已经让 孩子们与它难舍难分了。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