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司马光的警枕
-
作者:暂无 来源:少先队小干部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圆木 《资治通鉴》
-
描述:司马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小时候勤奋好学、聪明过人,读起书来,常常手不释卷、废寝忘食。为了能每天早起读书,司马光请人做了个圆木枕头。用这种枕头睡觉,硬邦邦的,很不舒服,而且头稍微一偏,就会滑下来。这样司马光就会惊醒,起来读书。这个枕头就被他称为“警枕”。
-
[0图]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 资治通鉴
-
作者:
北宋 司马光 来源: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古代史 译文 《资治通鉴》 编年体 注释
-
描述:《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
司马光论汉武
-
作者:
宋志坚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武帝 班固 《资治通鉴》 司马光
-
描述:对于汉武帝的评价,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班固曰"与"臣光曰"按先后编排在一起,二者之反差一目了然。班固对汉武帝的评价很高,说汉武开创的"洪业",使"后嗣"遵之"而有三代之风"。其不足之处,只是轻飘飘地带了一句,说是倘能"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那么,即使《诗经》《尚书》所称道的古代圣王也不过如此了。似乎与其"洪业"相比,不足只是白璧微瑕。司马光对汉武帝的评价,就很煞风景了。原被
-
《资治通鉴·东汉纪》史源探讨
-
作者:
赵天舒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后汉书》 史源 《后汉纪》 《资治通鉴》
-
描述:本文通过对《资治通鉴·东汉纪》中顺帝一朝进行史源考察,分别分析《资治通鉴》对《后汉书》中的史实、诏书、奏疏的处理,以进一步认识《资治通鉴》的优点,更好地利用《资治通鉴》。
-
由《资治通鉴》看魏晋之际正统法律思想所受挑战
-
作者:
余梁 来源:法制与社会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正统法律思想 《资治通鉴》 魏晋
-
描述:形成于汉代的儒家正统法律思想,在魏晋之际受到了挑战。魏篡汉、晋篡魏、五胡乱华等政局波动,考验着统治秩序方面的正统思想;对待宗室的态度与汉代相比截然相反;在废汉制改行“九品中正制”的同时确立中央与地方势力平衡的选人思想;出现依法考核官吏的考课制思想;在制律、理狱问题上否定汉代将刑法视为卑下之事的思想;哲学上出世思想挑战着以入世和关注现实为特点的官吏行为正统理念。
-
《资治通鉴·东汉纪》史源探讨——以汉顺帝朝为例
-
作者:
赵天舒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后汉书》 史源 《后汉纪》 《资治通鉴》
-
描述:本文通过对《资治通鉴·东汉纪》中顺帝一朝进行史源考察,分别分析《资治通鉴》对《后汉书》中的史实、诏书、奏疏的处理,以进一步认识《资治通鉴》的优点,更好地利用《资治通鉴》。
-
[0图]德政之要 《资治通鉴》中的智慧
-
作者:
姜鹏 来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国历史 《资治通鉴》 国代史 编年体 研究
-
描述:本书以历史学家的眼光,从资治通鉴中选取若干故事,分修身、齐家、治道三个部分,以大量的历史事实,从正反两方面解说古代官员的为官之道。
-
司马光笔下的慕容熙
-
作者:
李炳连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十六国 东晋 《资治通鉴》 封建皇帝 司马光
-
描述: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中,写到东晋十六国时的后燕国主慕容熙,通过几件事把慕容熙这个封建皇帝的形象跃然纸上。
-
领袖们为何喜欢《资治通鉴》
-
作者:
姜鹏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领袖 为人处世 行者 《资治通鉴》 道德说教
-
描述:《资治通鉴》的作者都不是虚伪的道德说教者.而是真正的道德践行者.唯其是践行者。他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才能真正引起人们的深思.
-
山西夏县司马光:《训俭》醒一人 《家范》正万家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关系 训俭示康 家范 山西夏县 《资治通鉴》 司马康 涑水
-
描述:司马光(1019—1086),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一生著述颇丰,除《资治通鉴》等著作外,还育《训俭示康》和《温公家范》两册家规。《训俭示康》共千余字,是司马光特意为儿子司马康撰写的家训。全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通过历史上正反两面的典型事例对比,阐明“俭能立名、奢必自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深刻道理,对儿子进行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的教诲。《温公家范》全书10卷共19篇,洋洋数万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伦理关系、治家方法、身心修养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