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司马光“砸”缸
作者: 马军  来源:新青年(珍情)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哲学  生活哲理  生活美文  个人修养  司马光 
描述:水缸为居家生活之必须,稚童们倘因玩耍以石砸之,父母虽万千宠爱,亦必痛责之,务使牢记教训,下不为例。可是1000多年前的司马光却是例外,他这个缸砸得不仅没有受到丝毫责罚,反而被作为经典课本,影响和教育了不知有多少人。这个缸砸得好,砸得对,堪称千古之一砸,因为他是在救人,是
司马光“砸缸”
作者: 马军  来源:新青年(朋友)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司马光“砸缸”
临冢遥忆司马光
作者: 马力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熙宁变法  晋南  坟寺  漏下  司马池  《资治通鉴》  司马温  元祐更化  司马旦  太史公 
描述:我从芮城经由夏县去往阳城的那一天,逢着半晴半晦的天色。时节尚在初夏,晋南一带的热天竟极湿闷。一场大雨快要从天上漏下来,满心又尽是灰暗的情调。刚到埋着司马光的这片墓园,雨就从身后跟来了。坟茔的光景本就愁人,让雨这么一浇,愁便更深了。骤雨送过的凉意,叫我舒出一口气。这样的天气里游墓,倒
司马光时代其实无缸可砸
作者: 马未都  来源:青年博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籍  历史人物  紧急情况  《百家讲坛》  司马光  历史事件  记载 
描述:不管是历史事件,还是历史人物,一定都有记载不真实的地方。就说“司马光砸缸”这事。这个故事妇孺皆知,说司马光太聪明了,在紧急情况下能砸缸救人。赵冬梅老师说她研究司马光很多年了,在《百家讲坛》里也讲过司马光,我就问她司马光砸缸是不是真事。她说是真事,因为史籍上有记载。
《资治通鉴音注》知照合流问题的研究
作者: 马君花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末元初  反切上字  胡三省  文献材料  音注  《资治通鉴》  章组  《中原音韵》  《集韵》  纽四声法 
描述:《资治通鉴音注》是宋末元初天台人胡三省为《资治通鉴》所作,成书于1285年,注文形式是随文注释,有注音、释义、校勘、补充史实、解释人物、山川、地理、官制、礼乐、天文等等。其注释中关于语音的注音材料约有76,486条,去其重复,得到8,414条音注,包括反切、直音、假借、如字、纽四声法等;反切和直音共有7,577条(反
《资治通鉴音注》音系性质的研究
作者: 马君花  来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吴方言  《资治通鉴音注》  音系性质  读书音 
描述:胡三省为《资治通鉴》所作的《音注》是反映宋末元初共同语读书音的文献材料,其音系是承袭了五代、宋初、南宋读书人递相传承的雅音系统,但由于地域、时代的因素,音系间或表现出吴语的方言特点。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中的重纽问题
作者: 马君花  来源: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纽  《资治通鉴音注》  语音 
描述:考察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中重纽反切的反切上字、反切下字以及重纽字作反切上字的情形,发现胡三省音注中重纽A、B类不互相用作反切上字,重纽A、B类都与唇、牙、喉音字以外的三等韵关系密切,而且胡注中重纽B类字与一等韵、二等韵、四等韵也有混切现象。胡三省力求恪守《广韵》的重纽韵的区别特征,但也透露出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共同语的实际变化。
中古入声韵在《资治通鉴音注》中的演变
作者: 马君花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阴入相配  入声韵尾  入声韵  近代音  资治通鉴音注 
描述:《资治通鉴音注》一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中,入声韵主要发生了同摄入声合并、异摄江宕入声合并、梗曾入声合并的音变现象,同时也有少量异尾混注、阴入混注的现象存在。中古入声韵的塞音韵尾-p、-t、-k在《资治通鉴音注》中依旧保持三分的格局,入声韵与阴声韵相配。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及其语音特点
作者: 马君花  来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音注》  胡三省  语音  音系性质  音系特点 
描述:介绍了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的成书及其对于汉语音韵史研究的重要意义。阐明了作者的研究范围、方法以及胡三省音注的语音体系的基本特点。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轻唇音的研究
作者: 马君花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轻唇音  《资治通鉴音注》  近代音  演变  分化 
描述:宋末元初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语音系统中的唇音反切上字有明显的选用原则:(1)反切下字是一、二、四等韵的,其反切上字用的是重唇音字。(2)反切下字是传统重纽三等韵的以及是庚三、清、职、之韵字和幽韵明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