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哲宗赵煦(1086年)铸元通宝钱。数量大,存世多。元通宝篆、行成对。还有隶书钱。有一种篆、行成对背陕钱,大珍。元通宝行书钱是苏轼(东坡)手书,又称“东坡元”历史上颇负盛名。$$苏东坡名列宋代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首位。擅长行、楷为一代宗师。其弟苏辙说:“兄子瞻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晋人,至唐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仿佛近之”。苏轼摹古成癖,赏悬名迹于壁上,心摹手追。少习“二王”、中年喜颜(真卿)、晚追北海(李邕)书法,豪劲似北海。其崇尚皆行、楷名家,人评他写《前赤壁赋》就是他自己的《兰亭序》。$$苏轼生卒于:(1036—1101年)(仁宗赵祯景三年至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苏洵之子与弟苏辙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嘉二年兄弟同登进士,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谪黄州团练付使。哲宗继位召为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后召任兵部尚书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院学士、侍读,病死于徽宗朝。苏轼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位置重要。诗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工诗擅词,开创豪放一派。精于书法,黄山谷称他“笔圆而韵胜”风格豪宕秀逸。东坡评论书画主张‘读万卷书始通神’不可区区求法点画波磔,不然会失之远矣。东坡能画竹,喜绘枯木怪石。存世墨迹有《黄州寒食诗帖》、《三赋》、《祭黄儿道元》、《答谢民师》、《治平帖》等多种。刻帖有《西楼帖》。$$为欣赏、验证帖文与钱文之渊源,本文特附影印《与董长官帖》手迹(附后)观其气息神韵自然天成和钱文相比出自一手信不诬也。$$元钱还有隶书一种,人云亦东坡书写。实非!东坡只擅长行楷,鲜见隶书。也有人说“行书乃司马光所写”,亦非!司马光元元年二月拜相,九月逝世,曾编《资治通鉴》数百卷,但于书法并无名气。诸多评研书法论著亦未读论其墨迹,据说“司马光擅隶书笔意亦法劲”。陶宗仪在《史书会要》中讲,“其正书不甚善,隶书笔意极险刻似其为人”。但“元”钱只有篆、行成对者,说司马光写行书“元”钱只能存疑。相反,苏东坡身为翰林学士时年仅51岁,正是书法炉火纯青之时,我们把“元”钱文和《寿帖字词》以及《与董长官帖》两相比较,却见有许多相似之处。东坡手迹与钱文书法吻合。堪称“二难并”,名帖、名钱相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