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20)
报纸 (2)
按栏目分组
司马光文献 (22)
按年份分组
2017 (3)
2016 (4)
2015 (8)
2014 (4)
2013 (2)
2012 (1)
按来源分组
月读 (17)
紫光阁 (2)
学习月刊 (1)
中华读书报 (1)
清徐报导 (1)
相关搜索词
《资治通鉴》选读 霍光拥立汉宣帝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乳养  病已  王夫人  丙吉  《资治通鉴》  郡邸狱  坐收  史良娣  孙生  涿郡 
描述:初,卫太子纳鲁国史良娣1,生子进,号史皇孙。皇孙纳涿郡王夫人,生子病已,号皇曾孙。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2,太子三男、一女及诸妻、妾皆遇害,独皇曾孙在,亦坐收系郡邸狱1。故廷尉监鲁国丙吉受诏治巫蛊狱
《资治通鉴》选读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南夷  康居  大月氏  身毒  奄蔡  《资治通鉴》  伊稚斜  阖苏  导译  大宛 
描述: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1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2,以其头为饮器。馀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3,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
《资治通鉴》选读 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验问  汉高祖刘邦  孝文  吴楚七国之乱  胶西  《资治通鉴》  藩臣  博局  吴王  周亚夫 
描述: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①,得侍皇太子饮、博②。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③,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
《资治通鉴》讲座 秦皇汉帝:霸道王道之兴衰(七)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汉武帝治国理念与父祖辈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积极进取,而不是萧规曹随、黄老因循。这种进取精神,在处理匈奴问题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先秦以来,匈奴就是中原华夏政权的北边威胁。战国时期燕国有长城防御匈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了对付匈奴,秦始皇修长城,蒙恬戍边塞,也都是为了抵御匈奴人的铁骑南下。刘邦即位初年,曾经试图用武力对抗匈奴,结果被匈奴人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附近),险些被擒。
《资治通鉴》讲座东汉三国:士大夫与豪门政治(三)士风矫激:东汉士大夫政治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东汉的宦官专权 东汉宦官参与政治,在和帝以及邓太后时就有了,比如,忠心耿耿的郑众和大名鼎鼎的蔡伦(造纸专家),都曾是皇帝和太后的得力助手。宦官整体得势,是安帝去世之后。由于阎太后的干预,安帝独子刘保不能顺利即位,宦官孙程等十九人歃血为盟,发动宫廷政变,杀死阎氏兄弟子侄,将阎太后迁出宫,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刘保为帝,是为顺帝。
《资治通鉴》讲座东汉三国:士大夫与豪门政治(七)名士心结:曹操为什么杀孔融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曹操是一个很矛盾的人物。曹操的赢,除了他本身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之外,还在于他的胸襟和气度,郭嘉的“十胜论”,从对比袁绍的角度,有全面的讨论。可是,曹操有时候又会特别敏感,比如,杀孔融,借刀杀祢衡,似乎心胸很狭窄。 曹操到底在意什么,不在意什么? 曹操的度量,首先表现为容人。兖州之变,曹操被陈宫、张邈出卖,吕布占领了曹操的老巢。
《资治通鉴》选读 秦二世与赵高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沙丘之变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病益甚,乃令中军府令行符玺事1赵高为书赐扶苏2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赵高所,未付使者。(前210年)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
《资治通鉴》选读 吴起的故事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资治通鉴》选读 吴起的故事
《资治通鉴》选读 子思对卫侯的忠告
作者: 张国刚 选注  来源:月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资治通鉴》选读 子思对卫侯的忠告
自淑、诲人、知道而乐——“《资治通鉴》讲座”前言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隋唐五代  史源  胡三省  读通鉴论  史学著作  《资治通鉴》  宋元之际  编年体史书  治民  史著 
描述:《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书的价值有二,一是作为史料,一是作为史著。作为历史材料,《资治通鉴》的隋唐五代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源、史料价值。作为史学著作,《资治通鉴》具有不可替代的阅读、鉴赏价值。宋元之际著名学者胡三省(1230—1302)曾为《通鉴》作注,他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