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应变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作者: 徐水元  来源:医药经济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贸易壁垒  政策和法律  变向思维  核心竞争力  市场全球化  同仁堂  变通能力  应变能力  司马光砸缸  产品同质化 
描述:在中国,“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谓家喻 户晓。这个故事除了告诉人们司马光的绝顶 聪明外,更重要的是告诉人们要学会“变通”。 在这个故事中,如果司马光按照常规的定向 思维,对他那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要让落入水 缸中的小孩“离开水”得救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可贵的是司马光用变向思维的方式,采取 了变通的办法:
全文:的经济 增长点。$$ 本报2004年2月25日第21期企业版介绍 了潍坊海王通过变革使一个规模很小的地市 级医药二级站变成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医药物 流配送中心,建成山东省最大的医药终端网 络。其成功的秘诀
茶墨皆香
作者: 张伯元 张大为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平淡自然  苏子  中国茶文化  济世之才  海南儋州  王安石  司马光  最广大人民群众  政治观点  苏轼 
描述:在中国茶文化灿烂的星河里,有一 颗星不能不提,因为这颗星过于耀眼, 以至于为了您的眼睛的安全请先闭眼, 我们请巨星出场──$$ 苏轼其人一生都可用“大”来作结。 “唐宋八大家”是一个狭隘的称呼,苏轼 是一个大文豪、大诗人、大词人、大散文 家、大画家、大书法家。“德、智、体、美、 劳”样样都大,其旷达
全文:

在中国茶文化灿烂的星河里,有一 颗星不能不提,因为这颗星过于耀眼, 以至于为了您的眼睛的安全请先闭眼, 我们请巨星出场──$$ 苏轼其人一生都可用“大”来作结。 “唐宋八大家”是一个狭隘的称呼,苏轼 是一个大文豪、大诗人、大词人、大散文 家、大画家、大书法家。“德、智、体、美、 劳”样样都大,其旷达的人生态度鲜有 比肩者。即使苏轼生在今天,也同样如 现代诗人王澍先生所言,是实践“三个 代表”的伟大榜样。$$ 苏轼被贬海南儋州期间,为当地培 养了第一个进士(代表最先进的文化); 早在被贬海南之前他就研制了插秧 机──“秧马”(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 不管被贬到哪儿,他都为当地的老百姓 办无数好事(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 益)。迫害他的人,想置之死地而后快, 可苏轼就不死在那儿,还能说出“九死 南荒我不恨”的话,你说气不气人。$$ 保持自己的大气节,在“新法”“旧 法”两党的迫害下,他依然是立场坚定, 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一身傲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对人生坎坷,“谁怕!──一蓑烟雨任 平生”,真是大气概。在料峭的春风中, 面对山头斜照,对近乎流放的贬官生活 竟甩了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真是大 英雄、大节操。洒脱豪迈,履险如夷。$$ 苏轼对爱妻王弗感情笃厚,妻亡 后,苏轼常于梦中见妻,有词《江城子· 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 茫茫,下思量,自难忘”,白天见不到,只 好“夜来幽梦忽还乡”,相顾无言,年年 断肠。读来令人泪下,真是大情感。英雄 气不短,儿女情更长。$$ 在苏轼七彩罩身的神圣光环下,我 们真是睁不开眼。在诸多光彩之下,暗 淡了苏轼的另一道光芒──他还是一 位大茶人。$$ 苏东坡在一次斗茶中得白茶第一, 司马光问他:“茶与墨正相反,茶欲白, 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 陈。君何以爱此二物?”苏东坡笑答:“奇 茶妙墨皆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性 同也。譬如贤人君子妍丑黔皙之不同, 其德操蕴藏实无以异。”$$ “茶墨皆香”被后人传为美谈。$$ 苏轼的才名,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天 下无双,即使是王安石的过目不忘也难 敌苏轼的遍地开花。无论是王安石的 “新法”,还是司马光的“旧法”,谁得到 苏轼的肯定,都会成为重要的政治力 量。这三个人都有君子之比。一个茶,一 个墨,再加上兼具茶墨的苏子,会不会是 世界级的资源配置和最佳组合不敢说, 但他们都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可惜他 们的政治观点不同。假设这三个人具有 相同的政治观点的话,那么,宋朝的历史 在这三个人的合作之下,会不会影响中 国的进程,进而使整个世界的格局发生 改变。$$ 历史擦肩而过,宋朝和整个中国失 去了一次机会。王安石对苏子的立场不 满,碍于师生的面子,找了一个让苏子体 验生活的借口,罚他去看“吹落黄花满地 金”。司马光少年得志,但面对苏子的茶 墨皆香、君子之比,都未能灵机一动,再 次砸缸。政治的需要使他将王安石与苏 子一块儿重新丢进缸里,呜呼痛哉!$$ 把苏轼归到茶人行列里真是有些委 屈苏轼,但并不埋没他的如茶清香。苏轼 曾写有一篇《叶嘉传》,是将茶拟人化的 佳作,概括了茶叶的一生。其中所描写的 茶遭遇的各种坎坷,如同苏轼本人的经 历一样,读起来像是读苏轼的自传,既有 茶的香气,也有墨的香气,那是君子的悠 悠兰香。文中这样描述──$$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 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 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 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当饮其 惠矣。’”$$ (点评:名写叶嘉,实自况也。闽人、 川人一字之转耳。把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把道德、操守和信念告白天下。)$$ “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 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 也。”$$ (点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清白 自励,有济世之才,这是苏轼自身的真 实写照。陆羽知茶犹有未详者,世人知 苏子未详者多寡乎?)$$ “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捶提顿挫 之乃可。”$$ (点评:在“新旧”党争面前,立场坚 定,不偏不倚,不做墙头草,虽“砧斧在 前,鼎镬在后”不改气节。百般迫害,千 般顿挫,其奈我何。苟利百姓,虽粉身碎 骨不辞也。)$$ “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 浮云矣。”$$ (点评:飘逸旷达,大丈夫身在紫闼 而意在云表,处江湖,居庙堂,不改清白 之志。)$$ “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 言虽苦,久则有效……”$$ (点评:文死谏,武死战,为国为民, 据理力争,良言逆耳,良药苦口。面对王 安石的白眼,面对司马光的能《资治通 鉴》却不无“私鉴”的近视,不得不大声疾 呼──“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以身 计”。此后,不得志,流放辗转,一而再,再 而三,“三个代表”到海南。)$$ “其志尤淡泊也,尝散其资,拯乡闾 之困,人皆德之……今叶氏散居天下,皆 不喜城邑,惟乐山居。”$$ (点评:晚年生活的写照,大彻大悟, 平淡自然,萧散简远,前无古人,后无来 者。)$$ 巨星的光芒,如日东升,是永不熄 灭的。苏子以叶嘉自比,是恰如其分的。 苏子以其圣人立德、君子之风、茶人之行 的光芒使我们眩目。尽管其茶人的光彩 是他七色光中最不起眼的,那也足以使 我们受用不尽。学习苏轼“三个代表”的 古风,用叶嘉的精神反观我们自身,我们 的道德有没有缺陷,我们的内心有没有 不安,绿色还在不在我们的生活里?愿我 们的身边多一些茶墨,自己先君子起来, 尔后,身边的君子会越来越多。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