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研究
-
作者:林嵩
学位年度:2005-01-01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关键词:胡三省 《资治通鉴音注》 《资治通鉴释文辩误》 注释学
- 描述: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1230~1302)所作的《资治通鉴音注》与《通鉴释文辩误》,是“《通鉴》学”与古典传注学方面的名著,世称“胡注”;本文是对“胡注”所作的专题研究。 陈垣先生的《通鉴胡注表微》是公认的《通鉴》与“胡注”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由于产生在抗日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表微》对于胡三省的遗民思想与爱国情怀等内容有更多的阐发。受陈先生的影响,加之建国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学界过分强调史学的思想教化与政治宣传功能,许多学者只是把胡三省视为一个“爱国史学家”进行评价;对于“胡注”的研究也多停留在“
- 金履祥《资治通鉴前编》研究
-
作者:李仁生
学位年度:2005-01-01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关键词:宋末元初 《通鉴前编》 史学 金履祥
- 描述:金履祥《资治通鉴前编》是续《资治通鉴》之前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中相当重要的一部。本文试图通过对此书形式及其内容的具体考察,参考金履祥的生平及其学术著述以及他与师友之间的交往,分析和探讨《资治通鉴前编》一书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金履祥的生平及其著述,主要是要理清其成长历程及其学术源流。金履祥生活在宋末元初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一方面从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出发,另一方面从金本人的生命历程及师友交往过程,了解其生平及其著述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从文献学的角度契入,较深入地分析《资治通
- 《资治通鉴》的战争叙事及其军事思想
-
作者:段浩欣
学位年度:2006-01-01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争叙事 军事思想 古代史籍
- 描述:《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对历代战争的记述是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时间为本位,以事为经,以人为纬的战争叙事方法,通过那些指导和参与战争的各色人物的言语和行动,推动事件的发展,既在人物的言行中展开战争叙事,又能在战争的演变中揭示人物风貌;在对战争的叙述中,《资治通鉴》记述的重点是战略战术的制定和运用。书中赞扬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战略战术;批评脱离实际而制定的战略战术,让二者在战争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在对战争的剪裁和描述上,《资治通鉴》也表现出了高超的技巧,既不失史学的简练真实,又有文学的
- 从《后汉书》与《资治通鉴》的语言频率对比分析中研究157-159年东汉的政治危机
-
作者:伊丽莎白
学位年度:2010-01-01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关键词:史书史籍 频率分析 势力篡夺 应用语言学 政治危机
- 描述:现代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科学家每天都发明全新的不仅仅可以影响到未来研究的,而且也会促进前代研究成果再次评估的分析工具和技巧。随着电脑发展,它所能提供的特殊研究分析法进入许多其他科学领域,并在很大的程度上扩大了研究的范围。这样,我们就可以说现代科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不同科学领域成就和技巧的搭配使用。这就表明现代历史学主要发展阶段。 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释现代研究分析法如何能够证明或者否定前代研究成果。虽然西方国家的汉学以及俄罗斯的汉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目前还有许多很少研究的中国历史时代。东汉
- 绰号中的历史:以《宋史·列传》与《续资治通鉴·宋纪》的材料为分析对象
-
作者:黄国林
学位年度:2011-01-01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 描述:绰号中的历史:以《宋史·列传》与《续资治通鉴·宋纪》的材料为分析对象
- 试论《资治通鉴考异》在宋代史学发展上的地位与价值
-
作者:李玉君
学位年度:2007-01-01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关键词:资治通鉴考异 司马光 编年体史书
- 描述: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以一部《资治通鉴》名垂千古,为后人所推崇,而《资治通鉴》之所以被称为“天地间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资治通鉴考异》功不可没。《考异》较全面、广泛、细致地考证了《通鉴》所引用之史料,在借鉴前代史学考证方法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形成了反映时代特色的、全面而系统的史学考证方法,反映了司马光考证求实的治史态度,开启了编年体史书自撰考异并成专著之先河,完善了编年体史书编纂体系,可以说是北宋考据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对宋代及后世史书的编纂产生了重大影响。鉴于此,本文在立足于探讨《考异》的成书与宋
- 《资治通鉴释文三十卷》音切研究
-
作者:陆华
学位年度:2002-01-01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声类 韵类 音切 《资治通鉴释文三十卷》 方音现象
- 描述:宋代语音是汉语语音史中十分重要的一块。向熹先生在《简明汉语史》中将汉语史分为四个时期,其中,中古期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2世纪左右,六朝为中古前期,唐代是中期,宋代是后期。到了南宋,汉语开始酝酿着新的巨大变化。近代期从公元13世纪到公元20世纪,即元、明、清时期。由此可知,南宋的语音变化处于上承北宋下启元代语音变化的阶段,反映着中古音系向近代音系统的过渡与转变,这一阶段的音变现象研究属于语音演变转型期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70年代至今,宋代语音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是宋词用韵和经籍音注的研
- 中阿编年体史学著作对比研究:以《历代民族与帝王史》与《资治通鉴》为例
-
作者:孙冉
学位年度:2012-01-01
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关键词:阿拉伯 《历代民族与帝王史》 中国 史学著作 《资治通鉴》 编年体
- 描述:编年体作为史籍编纂中最重要的体裁之一,最早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史学著作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编年体这种记述历史的形式,开创了中国史学著作的新体例,许多历史学家得益于这种以年代记载历史的方法,使考证和研究工作更加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在阿拉伯历史上,编年记传历史的体裁也同样存在,而其对于阿拉伯历史来说,也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阿拉伯结束了以先人口述及传说为主要形式的记载历史的方法,标志着阿拉伯史学著作达到了成熟发展的阶段。因此编年体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使得中国与阿拉伯的历史记录和研究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 《资治通鉴》史源学考察(以唐玄宗、肃宗朝为中心)
-
作者:赵萍
学位年度:2007-01-01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关键词:史源学 《资治通鉴》 唐肃宗 唐玄宗
- 描述:《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文献名著,研究者众多,著述如林。相对而言,从史源学角度对其进行专门而深入研究的还较为少见。特别是唐五代纪部分,史料丰富,来源复杂,司马光加以甄辨考异,着力尤多,学界公认其价值不逊于两《唐书》,但其史源至今并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唐玄宗、肃宗两朝,经历了开天盛世和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及衰的关键性转折,可谓鉴往知来的重要时段。唐至宋初关于唐玄宗、肃宗两朝的文字记载很多,除正史实录外,还有众多的杂史小说等,足堪采摭。本文对《通鉴》玄、肃两朝纪作出比较全面的史源学考察,以期弄清其究竟采用了哪些史
-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文献学成就
-
作者:张后武
学位年度:2007-01-01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关键词:文献学成就 胡三省 《资治通鉴音注》
- 描述:胡三省是宋元之际著名的史学家。他以毕生精力研覃史学,历三十余年,完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音注》。全书二百九十四卷,与《资治通鉴》正文相当,对于《通鉴》涉及的名物、制度、地理、职官以及记事,进行大量的注解,诠释其音义,考订其异同,校勘其讹脱,辨明其史实,所引资料皆注明来源,考证详备,不仅增补大量史实,也为阅读《通鉴》提供极大的便利,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资治通鉴音注》(简称《通鉴音注》、《通鉴胡注》、《胡注》)问世以来,学者们做过不少研究和评介。但影响最大的,当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陈垣著作《通鉴胡注表微》。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