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资治通鉴》也是选官用人通鉴
作者:刘后滨   出版日期:2013-03-18 报纸名称:北京日报
描述:宋刻本《资治通鉴》、司马光画像通观一部《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曰”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这些原则是他站在治国理政高度上对用人之道的总结,是对历史的总结。■“德者,才之帅也”:只能以德统才,不可以才胜德《资治通鉴》是以三家分晋
《资治通鉴》涉高人事探秘析(上)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3-11-05 报纸名称:今日高密
描述:槐常辉司马光《资治通鉴》共294卷,起于战国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止于五代之末(公元959年),记叙了其间1362年的重大史事,是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成就,具有极高的史学、文学价值。该书与“高密”二字有关的记载27处,其中作为地名出现的9处,作为爵位出现的18处,每次出现几乎都与历史上惊心
以思想史的方式理解《资治通鉴》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3-08-05 报纸名称:文汇学人
描述:姜鹏三种传统读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资治通鉴》是一部重要著作,在几万册的史学典籍中,如果要挑几部最具代表性的,必有《资治通鉴》。但一般读者想把握其中的精义,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它篇幅巨大,从战国三家分晋开始,到宋代建立之前的陈桥兵变,有1300多年历史,共294卷篇幅。对于《资治通鉴》这样一部经典
《资治通鉴》也是选官用人通鉴
作者:盐都   出版日期:2013-04-30 报纸名称:双薪盐都报
描述:到司马光的时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已经非常完备,完备到出现了新的困局。一个人能否做官,能够做什么级别的官,不是哪个人可以说了算的,而是通过严格的资历体系各项指标的计算得出来的。用苏轼的话说,“今举于礼部者,皆用糊名易书之法,选于吏部者,皆用长守不易之格”。所以,他提出了任人与任法的两难抉择问题,即选官
他花费10年用文言文续写了《资治通鉴》
作者:周楷华   出版日期:2013-04-11 报纸名称:天天商报
描述:商报讯诸暨人吴海京最近完成了一个“壮举”,他花了十年的时间,用文言文续写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补上了五代以后到清朝的历史,使中国自战国至清朝两千多年的历史前后贯通,合成一体。日前,这部《资治通鉴续纪》已经出版,下周开始将正式上架销售。36岁的吴海京对历史和古代文学的喜好可以用痴迷来形容
草根学者耗时十年续《资治通鉴》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3-11-01 报纸名称:株洲日报
描述:为什么有给《资治通鉴》续纪的想法?吴海京说自己幼年时即“嗜史”。1977年,吴海京出生在诸暨市陈宅镇的一个山村。刚刚会说话,他就知道“延陵季札”的典故。《史记》里记载,季札是吴国贤公子,父亲、兄弟都想把王位传给他,但季札不愿为王,所以逃至此地隐居,“诸暨、东阳地区吴氏的祖先就是他。所以我们原本就有谦
图文:张国刚:企业家不妨“资治通鉴”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3-10-10 报纸名称:楚天金报
描述:楚天金报讯图为:昨日,清华大学著名教授、博导张国刚做客武汉大学珞珈人文大讲堂现场。本报记者李翌通讯员程媛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之于人类意义不言而喻。昨日,清华大学著名教授、博导张国刚做客武汉大学珞珈人文大讲堂,举办了一场“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中国传统文韬武略的现代解读”
上页 1 2 3 ... 67 68 69 ... 171 172 173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