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宋元史学家胡三省及其《资治通鉴音注》版本
-
作者:杨郁
日期:2012-01-01
来源 :图书与情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胡三省 《资治通鉴音注》
- 描述:胡三省是宋末元初著名的史学家、训诂学家和藏书家。由于《宋史》、《元史》无传,《宋元学案》也仅有百余字的小传,他的生平事迹和重要贡献长期被湮没,直至20世纪中期陈援庵先生作《通鉴胡注表微》,才使人们注意到胡三省的学术地位和胡注的学术价值。文章介绍了胡三省的生平,并对其《资治通鉴音注》的成书、版本和内容价值作一考述。
- 论司马光“功利”思想——以《资治通鉴》的编撰为例
-
作者:范孝发 彭修华
日期:2008-01-01
来源 :作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资治通鉴 司马光 “功利”思想
- 描述:《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编纂,其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历史人物评价。笔者认为《资治通鉴》的编撰贯穿了司马光的功利思想。本文追述《资治通鉴》编撰的时代背景、儒家笔法、总体原则等方面来讨论司马光的功利思想。
- 中国知识分子要担当民族复兴的责任:读司马光《资治通鉴》随想
-
作者:张文木
日期:2012-01-01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资治通鉴 实事求是 学风 国运
- 描述:人的思想及其理论一旦脱离实际,学风也就随之堕落,接踵而至的就是国家的衰落,而有生命力的思想崛起又往往是以物质社会的衰败为代价的。研究表明,公元1000年前后,欧洲经济处于最低点,而中国宋朝经济已处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巅峰,其哲学成就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与此同时,人的认识离实际却是渐行渐远,唯心主义成了意识形态的主流,空议之风大盛,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家的衰落。为了"补天",司马光写作《资治通鉴》,全书因事命篇,直面矛盾,以周天子导致国家分裂、诸侯雄起的政策失误开篇,记载了长达1362年的历史,一个故事一摊血,没有
- 《资治通鉴》文本的内外语境:兼说《通鉴纪事本末》的体裁障碍
-
作者:姜鹏
日期:2012-01-01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资治通鉴》文本的内外语境:兼说《通鉴纪事本末》的体裁障碍
-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漏标误译又一例
-
作者:欧阳楠
日期:2009-01-01
来源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况氏 况长宁 况 何况
- 描述:引吴人况长宁对蜀国费祎的批评,胡三省作注,不知长宁为谁,把长宁的姓氏"况"字看作连词.该书和标点者都不知其误,相沿漏标误译,至今不悟.
- 《资治通鉴》辽代北京记事辑稿
-
作者:孙国军 周峰
日期:2009-01-01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辽代 《资治通鉴》 北京
- 描述:本文从中华书局点校本中辑录出关于辽代的北京史料80条,以供治北京史及辽史者参考.
-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中的重纽问题
-
作者:马君花
日期:2009-01-01
来源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重纽 《资治通鉴音注》 语音
- 描述:考察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中重纽反切的反切上字、反切下字以及重纽字作反切上字的情形,发现胡三省音注中重纽A、B类不互相用作反切上字,重纽A、B类都与唇、牙、喉音字以外的三等韵关系密切,而且胡注中重纽B类字与一等韵、二等韵、四等韵也有混切现象。胡三省力求恪守《广韵》的重纽韵的区别特征,但也透露出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共同语的实际变化。
- 毕沅主编《续资治通鉴》的史学成就
-
作者:李金华
日期:2009-01-01
来源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续资治通鉴》 学术价值 史学成就 毕沅
- 描述:《续资治通鉴》是清代乾隆时期著名的经史学者毕沅及其与府下幕宾所修。该书史料丰富,内容全面,考异详备,体现毕沅治史态度的严谨客观,以及史学思想上的开拓性和时代感。《续鉴》是诸续《通鉴》书中的佼佼者,在乾嘉时期私人系统性史著的稀缺之际,尤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南方周末国庆特刊《资治通鉴》专题浅析
-
作者:禹跃昆
日期:2009-01-01
来源 :青年记者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国庆 新中国成立 《资治通鉴》 媒体 重大新闻事件 南方周末 特刊 专题
- 描述: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对于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各大媒体使出浑身解数,竞相进行国庆报道,并纷纷推出了国庆特刊。南方周末也不例外,于10月1日推出了《新中国六十周年特刊》,共计36个版面。
- 《资治通鉴》误改《新唐书》辨析
-
作者:武秀成
日期:2009-01-01
来源 :文献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新唐书》 《资治通鉴》 司马光
- 描述: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唐纪二十二》载:(则天后久视元年)腊月……太后问鸾台侍郎、同平章事陆元方以外事,对日:‘臣备位宰相,有大事不敢不以闻;人间细事,不足烦圣听。'由是忤旨。庚寅,罢为司礼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