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司马光砸了两只“缸”
-
作者:暂无 来源:通辽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司马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妇孺皆知,其实他长大后还砸了第二只缸,缸的名字叫社会,俗称“大染缸”。公元1085年下半年,司马光在陈州短暂任职后回汴京,做了门下侍郎(相当于副宰相),不久即拜相。有位叫刘蒙的老朋友也从河北追到京城,向司马光求助万钱,说是父母无钱安葬,弟妹嫂侄需要抚恤。对此,他婉拒道:“我连亲
-
司马光:行胜于言 贤德立身
-
作者:暂无 来源:通辽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司马光王兆喜在中国历史上,司马光是个响当当的名字。这不仅因为他天资聪颖,砸缸救人的故事妇孺皆知,也不仅因为他学术成就斐然,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称誉后世,更因为他人格高尚,品德至诚,家风严谨,操守坚贞,历来为人景仰。司马光去世时,朝廷中止了明堂大礼,百姓放下手中的营生,纷纷赶往吊唁。人们对司马光遗像
-
司马光
-
作者:
张俊华 来源:通辽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大缸面前,是人民财产重要,还是以人为本,结果,那块石头恰到好处地成全了善良人的理想。当然,砸缸并不是人生性格的最好写照,只是为了证明一个人对于生活的手段和方式。这样很好,在生活中出招不管是散打还是组合拳,想要的只是一种结果。正是为了解脱,才有了改革。在某种意义上,法常人不法,善法也;为常人不为,有
-
古代土豪什么样?寇准被司马光当勤俭反面教材
-
作者:暂无 来源:通辽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核心提示:后来,司马光教育儿子时,就干脆以寇准的故事作为反面典型,动辄以“近世寇莱公(准)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等为说教之词。前些天一则新闻说,有澳大利亚公司生产专供“土豪”的黄金厕纸,每卷纸价值八百万元。还有报道说,有“土豪”在网上选购一种“黄金丸”,服用后排泄
-
农家一门三位清华学子 爷爷《资治通鉴》不离手
-
作者:暂无 来源:通辽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大年初一下午,在长武县鸦儿沟村,张宽理一家合影。从西安往咸阳一路向西北驱车,途中千沟万壑,这里就是自古富饶的关中平原。长武县是关中平原边的一个县城,海拔在1000米左右,地势较高,古代曾名浅水塬,意即塬高水浅之意。长武东与彬县为邻,南与甘肃省灵台接壤,西与甘肃省泾川接壤,北与甘肃省宁县、正宁县接壤。
-
令人惊讶 毛泽东为何将 《资治通鉴》读了17遍?
-
作者:暂无 来源:通辽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据毛泽东的护士孟锦云(毛泽东生前戏称她为“孟夫子”)回忆,毛泽东的床头总是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这部书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次阅读的印迹。毛泽东晚年曾对人讲,他将《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读过“一十七遍”。这真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1956年,由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