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忽 然想起一个问题,那就是“滕子京谪守巴 陵郡”后,为什么不是忙着为一郡的百姓 多办几件实事,却要在到任的第二年就 耗费巨资重修岳阳楼呢?经过一番考证 和思索,笔者发现,他重修岳阳楼,至少 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炫耀政绩,沽名钓誉。滕子京之 所以花费巨资重修岳阳楼,最主要的目 的是为了宣扬自己的政绩,这在范仲淹 的《岳阳楼记》里已开篇点题,说得明明 白白:“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 阳楼……”然而抓社会、经济建设可不是 变戏法,滕子京即使再有能耐,也是绝不 可能在被贬到巴陵郡后仅一年多的时间 就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所以为了宣 扬其这些政绩而重修的岳阳楼,只能算 是一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可是 这一工程却达到了滕子京所预期的效 果:重修岳阳楼,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 动,滕子京请他的好友范仲淹写的《岳阳 楼记》,更是成了万人传颂的千古名篇, 滕子京本人也借此而成了人们心目中既 政绩卓著,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贤能之士,名垂千古。$$ 二是化公为私,贪污自肥。据《宋史》 记载,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同榜中的进士, 并先后在几个州做过太守,他之所以被 贬到巴陵郡,是因其“前在泾州费公钱十 六万”,犯有经济问题。关于重修岳阳楼 这件事,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中也有如 下记载: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时,筹资“近 万缗”,“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案 典籍,楼成,极雄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 不鲜矣”。司马光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 家,曾经当过宋朝的宰相,主编过《资治 通鉴》,并且和范仲淹、滕子京年龄相差 仅二十岁左右,而且还曾同朝为官,应该 不会诬陷滕子京。而如果司马光所记属 实,那就说明因经济问题而遭贬谪的滕 子京并没有因此而悔改,反借重修岳阳 楼之机,又大捞了一把。$$ 三是为自己修建一处游乐场所。岳 阳楼位于洞庭湖畔,又重修得“极其雄 丽”,登楼而望,只觉得“巴陵胜状,在洞 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 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倒真的是一 个游玩聚会的好去处。然而整日为温饱 问题而奔波劳作的老百姓也许不会有此 闲情雅致,“多会于此”的,恐怕还是滕子 京和他手下的一班“迁客骚人”吧。$$ 由此观之,滕子京通过重修岳阳楼, 既显示了自己的政绩,树立了自己的形 象,又填塞了自己的腰包,还得到了一处 绝佳的游乐场所,对他本人而言,可谓一 举多得。至于巴陵郡的老百姓怎样看待 这件事,那自然是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 内了。$$ 毫无疑问,时至今日,在我们的周 围,仍有一些滕子京式的领导干部,他们 并没有干过多少实际的工作,却爱兴师 动众,劳民伤财,大搞什么“政绩工程”、 “形象工程”,不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 担,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党和 人民害莫大焉,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 视。
赵奢是战国时期赵国农业部门一 名负责征收田地租税的官吏。司马迁 在《资治通鉴·周纪》里记述了他刚正 不阿、严肃执法、勇惩抗税者的感人事 迹,千百年来被传为美谈。$$ 当时,赵国国君赵惠文王之弟平 原君赵胜,身居相国重任,声名远播, 与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 魏无忌和楚国的申君黄歇并称为战国 “四公子”。就是这个位居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的赵胜,富甲天下,养士数 千,替他管理各处田庄用度的大管家 达9人之多。这些管家们依仗主子的 权势,个个飞扬跋扈,胆大妄为,皇粮、 国税统统拒缴。收税的官吏每次找赵 胜的管家们催纳租税时,均碰了一鼻 子灰。既然你赵胜家可以拒缴赋税, 我李家、王家、张家、孙家难道就不可 以这样做?结果,赵国上下偷税、漏税 之风甚烈,有的甚至公然暴力抗税。 赵奢这位有识之士,对此忧心忡忡,寝 食不安。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他决 定哪怕付出自己的七尺男儿之躯,冒 身首异处之险,也要刹住这股偷漏赋 税之歪风。$$ 杀一儆百,先拿赵胜家开刀!赵奢 将赵胜家的9个管家统统召来;向他 们宣读了国家制定的税收法令,责令 他们限期缴纳所欠的全部税款。这些 管家平日作威作福惯了,根本就不把 赵奢放在眼里,他们表面上应承几句, 回去后依然我行我素,把纳税的事全 当作了耳边风。赵奢见限定的期限已 届满,而赵胜的管家仍未缴纳丁点税 款,便再次派手下人去催收,结果挨了 一顿臭骂。赵春勃然大怒,下令把那9 个管家抓来,快刀斩乱麻,依法将他们 全部处死了。$$ 赵胜知道了,气得七窍生烟,牙齿 咬得格格响。他将赵奢传来,声嘶力竭 地恶言训斥,并打算杀死赵奢。此时, 赵奢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面对赵胜 的辱骂,不卑不亢,镇静自如,反而语 重心长地开导他:“您权势显赫,身为 赵国的贵公子,本应做遵纪守法的楷 模。但如今,您纵容家人违法乱纪,偷 逃税款,举国上下都在关注着这件事 啊。您知不知道,因为您家带头贱踏法 律,必会使法律的力量削弱,法律的力 量削弱了,国家的力量也会相应削弱, 而国力一旦衰弱,各诸侯国就会出兵 侵犯,我们赵国就有可能被灭亡。假如 连国家都不存在了,我们不就都成了 亡国奴?您怎么可能再拥有现在的荣 华富贵呢!如果您以自己尊贵的身份 带头奉公守法,上行则下效,国家上上 下下都会公正廉明,团结一心,国家就 会因此而富强。国家富强了,赵国的江 山也会稳固,您作为这样一个富强国 家的王亲国戚,天下还有谁敢轻视 您?!”$$ 赵奢的一席肺腑之言,说得平原 君自惭形秽,心悦诚服,转怒为喜。他 认为赵奢忧国忧民,有胆有识,谋勇双 全,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不禁对其肃 然起敬。在平原君的鼎力举荐下,赵惠 文王让赵奢总揽全国赋税大权。从此, 赵国“民富而府库实”,百姓渐富,国库 也日益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