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漫步司马光故居
-
作者:
徐常根 来源:新疆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司马光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妇孺皆知。我小时候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并乐于传颂,对这个慧光早现的古代神童那真是艳羡、佩服至极。学生时代,我方知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尊为“孔门三圣”,与司马迁并称为古代史学双绝“两司马”。他编撰了一部300多万字、记载16个朝代、13
-
《少年司马光Ⅱ》登陆央视
-
作者:暂无 来源:河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陈茁)记者3月3日从河南华豫兄弟动画影视制作公司获悉,由该公司和光山县委、县政府合作打造的动画片《少年司马光Ⅱ》,正在央视少儿频道“动漫星空”栏目热播。这是继《少年司马光Ⅰ》去年10月登陆央视少儿频道黄金档栏目《银河剧场》后,少年司马光系列动画片再度登陆央视。据了解,动画片《少年司马光Ⅱ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
作者:
同礼 来源:汴梁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司马光砸缸》是儿童启蒙读物中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近年来,通过影视小品及《少年司马光》的传播,司马光已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著的《资治通鉴》又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与开封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请看:司马光其人司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字君实,号迂叟,宋陕州
-
司马光砸缸——智勇
-
作者:暂无 来源:钱江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缸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
司马光的用人之道
-
作者:
侯夫 来源:中老年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司马光是一个对人才观很有研究的人,他的许多关于人才问题的论述都记载于《资治通鉴》里。其中最著名的观点是“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也就是说:德与才相比较,德是第一位的,是处于统帅地位的。所以选拔人才要德才并重,不可“蔽于才而遗于德”,而且应该把德放在首位。这一切,对当下的人才使用无疑也具有借
-
司马光从来没砸过缸
-
作者:暂无 来源:西江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第一次去乡村中学支教,心里有些紧张,实在不知道该给那些孩子们说点什么。说太高深的,他们听不懂,算白来一趟。说太肤浅的,又不能达到教育和启蒙的目的。于是,我想来想去,决定给他们讲一个关于机智勇敢的故事——《司马光砸缸》。自我介绍完毕之后,我便开始了我的课堂内容:“司马光九岁那年,和一群朋友在公
-
司马光的《我箴》与《他箴》
-
作者:暂无 来源:南阳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我箴诚实以启人之信我,乐易使启人之亲我。虚己以听人之教我,恭己以取人之敬我。自检以杜人之议我,自反以免人之罪我。容忍以受人之欺我,勤俭以补人之侵我。警戒以脱人之陷我,奋发以破人之量我。逊言以息人之詈我,危行以销人之鄙我。定静以处人之扰我,从容以待人之迫我。游艺以备人之弃我,励操以去人之污我。直道以伸
-
国学拾零司马光的“警枕”
-
作者:暂无 来源:燕都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司马光从小有个读书习惯,那就是比别人多读几遍,读时比别人多思考一些。他小时候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学习,自己觉得记忆力比较差,便想办法克服这个弱点。每当教师讲完书,哥哥弟弟们读上一会儿,勉强背得出来,便一个接一个丢开书本,跑到院子里玩。只有他集中注意力高声朗读,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能够流畅地,不错一
-
王圪垱:司马光后裔居住地
-
作者:暂无 来源:洛阳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王圪�村属洛龙区开元路办事处管辖,原村位于开元大道与长兴街交叉口。全村2000多人中,有700多人姓司马,他们是宋朝名相司马光的后人。司马光与洛阳有着不解之缘,洛阳的独乐园是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地方,位于今天伊滨区诸葛镇的洪恩寺也是后人为了纪念司马光而修建的。明清时,王圪�村叫李大年庄。村里土地
-
苏焕镛品读《资治通鉴》
-
作者:暂无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连载用人的标准丞相掾和洽言于曹操曰:“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议,吏有著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飧以入官寺。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