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司马光与曾国藩家教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
作者:
李笑莎 来源:浙江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价值 比较 家教伦理 曾国藩 司马光
-
描述:司马光是宋元以后家教伦理思想和家族建设的创始巨擘,对后世家教伦理思想和社会伦理生活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曾国藩的家教伦理思想为中国仕宦家训史上的巅峰,其思想不仅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后世许多名人更是产生了重要影响。二者的家教伦理思想体系都相对比较完整,内容涉及修身、齐家等各个方面,并且纵观中国家教伦理思想发展史,二者思想的地位都举足轻重。从司马光到曾国藩,虽然历史相隔几百年,但是比较他们思想的异同,并以其为切入点研究中国家教伦理思想的发展及变革,对于了解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教育,并为现代家庭
-
司马光的易学思想:以《温公易说》为主要解读对象
-
作者:
李建平 来源:山东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司马光 易道 正心 中正
-
描述:作为史学家和政治家的司马光,是名流千古、万世传诵不息的,其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是我国史学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巨著之一;而作为哲学家的司马光,却是湮没无闻,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被列入哲学家之流,其哲学思想才受重视。有鉴于学界目前对司马光哲学思想中的易学研究比较分散,本文试图做一些努力,希冀在前辈的基础上对《温公易说》做一个比较全面的研究,以便从中窥见司马光易学思想之全貌。研究一部著作,不能脱离作者的时代背景。北宋初期,政治、社会、经济等领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为维护王朝的统治,实现儒家“内
-
北宋嘉祐、治平年間理財思潮探析:以王安石、司馬光為中心
-
作者:
任仁仁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理财思潮 王安石 司马光 天地之产 嘉祐
-
描述:自宋仁宗朝阴始,北宋積弊日益顯现,内憂外患渐重,故朝野上下人心思變,期望通遇適富地燮革活勤,以祛除横弊,振興趟宋王朝:封内擺脱“三冗”困擾,鞏固统治:封外横掃遼、夏,完成一统大業。但在經歷了“度唇新政”的失败之後,加以“三冗”“三費”情況渐趨惡化,於是如何解決宋廷之财政危機遂逐渐成為朝野士大夫關注的焦點。為富國强兵、擺脱宋廷的内外困局,他们遂针封“理财”問题展阴充分封論,各抒已見。而當畴有關理财問题的奏疏及裱論又以嘉祐、治平年間為多,蔚然而成一時之社會思潮。在此番理财思潮之中,王安石與司馬光的理财方案並不
-
司马光诗歌与诗学研究
-
作者:
宁群娣 来源:中山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司马光 诗学
-
描述: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与文化、学术史上的卓越成就和崇高地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历代文人、学者们对其文学成就和地位的客观评价。其中,相关司马光的诗歌评论、研究犹为薄弱。本文以北宋的社会政治变革与文化思潮为背景,综合分析司马光诗歌创作、诗歌理论的变化与发展,尽可能准确地判断司马光的诗歌和诗学的地位、价值、文化影响。司马光的诗歌活动和诗歌创作,以熙宁三年卜居洛阳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京十九年、居洛十五年。前后两期,司马光的交游对象不同,诗歌活动、创作心态、唱和方式、题材
-
《汉书注》与《资治通鉴释文》比较研究
-
作者:
谢美连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切比较 音释 资治通鉴释文 汉书颜注
-
描述:音释作为一种常用的训诂方法,大量出现在我国历代古籍之中,成为音韵学研究古代语音面貌的主要材料之一。与其他反映古代实际语音的材料相比,音释材料具有更独特的价值,历代学者在进行古音研究时大量运用音释材料。但综观前人的研究成果,在系统、合理的运用这种材料上还是有很多遗憾,这必然导致某些研究成果和历史语音原貌有一定的偏差。唐宋正是处于汉语语音发展历程的中古阶段,上承以先秦两汉为代表的上古语音、下启以宋元明清为代表的近代语音,在语音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音释材料也在这个时期大批量出现。本文以颜师古的《汉书注》为基础
-
《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中司马懿形象比较
-
作者:
章早晨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三书 司马懿 人物形象
-
描述:司马懿作为文学人物形象,最早登场于陈寿的《三国志》中,此后则由《晋书》正式给予列传。至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既然涵盖汉末至魏晋的历史,故此也绕不开这样一位人物。目下涉笔司马懿人物研究的书籍大多从史学、文化角度,研究与其人其事相关的史学问题、文化现象,或延伸到哲学史、思想史及军事史的领域,研究司马懿其人在伦理道德、军事谋略等方面的意义。其所论司马懿其人其事,也大多采用多书杂取、凑成一个整体的糅合手法,而很少关注三书各自所描绘之司马懿形象的不同及其意义。本文与既往研究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姑且把三部史书作为文学
-
《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中司马懿形象比较
-
作者:
章虫晨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中司马懿形象比较
-
《资治通鉴》考补:以“淮阳王更始”和“汉光武帝”为范围
-
作者:
王葳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考异 考补 胡注 通鉴
-
描述:现行中华书局本《资治通鉴》主要包括《通鉴》原文、《通鉴考异》和《通鉴音注》这三个部分,其缺陷是重标点而轻史事的考辨。历代学者虽对这三个部分多有考辨,但还是存在诸多疏漏之处,笔者便是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对《通鉴》“淮阳王更始”和“汉光武帝"部分的原文、《考异》、《胡注》进行考补,间或有少量对其标点的商榷。以下便是笔者进行考补的几个方面。对《通鉴》原文的考补。第一,考讹误。其分为两种情况,即《通鉴》妄改原史书者和《通鉴》随原书而误者。第二,补缺失,其分为两种情况,即《通鉴》编修所据史书原有之,而《通鉴》无,且
-
“威震华夏”钩沉:《资治通鉴》忽略的《三国志》、注史料
-
作者:
瞿正瀛 来源:第二届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高层论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关羽 《三国志》 失荆州 《资治通鉴》 威震华夏 裴松之
-
描述: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威震华夏。在现代的疑古风气下,"威震华夏"的实情被低估,乃至于以为关羽仅是侥幸浪得虚名。这不仅有悖时人感受,况且方法、态度上也一知半解、误人视听。笔者从《资治通鉴》着手,以《三国志》等史料比对,逐渐勾勒出《资治通鉴》所忽略的史料,而更能趋近于"威震华夏"的全貌。可以说此一关羽形象不仅为低估其人者所未详,甚至也超越了崇敬关羽者的认知与想象。
-
光山县:三大特色产业利农惠民
-
作者:暂无 来源:河南科技(乡村科技)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光山县:三大特色产业利农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