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资治通鉴》差点被毁版
-
作者:
浮云 来源:晚报文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宋神宗 宋哲宗 宋代前 王安石 厚今薄古 序言 司马光 作品 唐末五代
-
描述:《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的作品,照理说,编写《资治通鉴》不会得罪任何人,因为司马光所接触的多是"故纸",且时间是到宋代前的唐末五代,《资治通鉴》就戛然而止,不存在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等现象。可是,绍圣四年,《资治通鉴》几遭被毁版的厄运,若不是有一篇宋神宗的序言,我们今日能否读到此书,恐难以料知。那时宋神宗已逝,宋哲宗
-
简述《资治通鉴》的礼治思想
-
作者:
郭照启 来源:北方文学(中)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现实启示 礼治思想 鲁迅 特点
-
描述:司马光出身封建官僚家庭自幼接受礼的熏陶,强调治国的核心是“立政以礼”。他的礼治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其政治、史学和哲学思想的最根本出发点。然而鲁迅却说正是由于看了《资治通鉴》才感觉中国就是一个吃人的国家,写下了暴露封建礼教迫害的《狂人日记》。我们可以从特点、实施方向还有逐渐变成“吃人”的礼教几个方面来详细的了解司马光的礼治思想。
-
《资治通鉴》中关于选人用人的论述
-
作者:
刘后滨 来源:先锋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以德统才 五十年 用人问题 唐太宗 用人标准 三家分晋 司马光 选官 用人原则
-
描述:通观《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曰"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这些原则是他站在治国理政高度上对用人之道的总结,是对历史的总结。"德者,才之帅也":只能以德统才,不可以才胜德《资治通鉴》是以三家分晋开篇的,司马光为了论述其关于用人标准的理论,在叙述三家分晋的事件之后,追述了五十年前三家灭智伯之事,并由此引发了一段长篇的关于才德关系的议论。
-
《资治通鉴》也是选官用人通鉴
-
作者:
刘后滨 来源:现代领导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用人问题 用人标准 用人之道 治国理政 《资治通鉴》 司马光 选官 用人原则
-
描述:通观一部《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日”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这砦原则是他站在治国理政高度上对用人之道的总结,是对历史的总结。“德者,才之帅也”《资洽通鉴》是以三家分晋开篇的,司马光为了论述其关于用人标准的理论
-
《资治通鉴》也是选官用人通鉴
-
作者:暂无 来源:公民与法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用人问题 用人之道 治国理政 《资治通鉴》 司马光 选官 用人原则
-
描述:通观一部《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日”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这些原则是他站在治国理政高度上对用人之道的总结,是对历史的总结。
-
《资治通鉴》也是选官用人通鉴
-
作者:
刘后滨 来源:蓝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通观一部《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曰”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这些原则是他站在治国理政高度上对用人之道的总结,是对历史的总结。 “德者,才之帅也” 《资治通鉴》是以三家分晋开篇的,司马光为了论述其关于用人标准的理论,在叙述三家分晋的事件之后,追述了五十年前三家灭智伯之事,并由此引发了—段长篇的关于才德关系的议论。
-
首部小楷《资治通鉴》书法卷问世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收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小楷 书法家 文化信息 中国广播电视 中国南方 传播中心 书法艺术 公开发行 文化工程
-
描述: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中国南方文化信息传播中心出资编辑、印制、监制及发行的((资治通鉴》(书法卷)文化工程,经过反复修订于2013年3月印制成册,并在全国公开发行。该书收录了湖南书法家陈木香潜心
-
17次读《资治通鉴》,毛泽东到底在找什么?
-
作者:暂无 来源:读报参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17次读《资治通鉴》,毛泽东到底在找什么?
-
《资治通鉴》胡注地名的语音研究价值
-
作者:
周勤 来源:汉语史研究集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注 地名 语音 《资治通鉴》
-
描述:胡注地名中的语音材料既印证了地名存有古音的遗迹,也展示了上古至宋元语音的历时演变,方言和外族语对地名读音的影响,以及同音和多音对地名变更的作用等。另外,胡注所载同一外来地名在不同时期的语音形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其相应时代的汉语和外来语的语音面貌。
-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考辨 魏俊杰
-
作者:
魏俊杰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武阳 赵王伦 咸宁 胡三省 年号 中华书局点校本 濮阳县 泰山 晋武帝
-
描述:《资治通鉴》卷一○○,晋穆帝升平二年,"冬十月,泰山太守诸葛攸攻燕东郡,入武阳(胡注:后汉东郡治东武阳。武帝咸康二年,封子允,以‘东’不可为国名,而东郡有濮阳县,改曰濮阳国。允改封淮南,还曰东郡。赵王伦篡位,废太孙臧为濮阳王,东郡遂名濮阳)。"(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3170页)胡注误,晋武帝改东郡为濮阳国的时间不在咸康二年,应为咸宁三年。晋武帝时年号无"咸康",咸康为晋成帝年号,此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