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0图]左传 史记 资治通鉴经典故事
-
作者:
丁艳丽 来源: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通俗读物 中国历史 春秋时代 古代史 纪传体 编年体
-
描述:本书包括了《左传》《史记》《资治通鉴》三部历史经典作品。虽然这三部经典之作的体例不同,在此将它们合在一起阅读,有利于加强读者的印象,互为补充。并结合事件背景采用讲师讲解的形式,向读者娓娓讲述国学经典知识,让读者在领略这三部史学经典的同时,可以以史为鉴,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
[0图]彩色图解资治通鉴精华
-
作者:
思履 来源: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通俗读物 中国历史 古代史 编年体
-
描述:本书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历史上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
-
[0图]国学经典诵读丛书 资治通鉴
-
作者:
焦金鹏 来源: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少儿读物 中国历史 古代史 编年体
-
描述:“国学经典诵读丛书”第五辑,共10册,分别是:《墨子》《荀子》《徐霞客游记》《天工开物》《孔子家语》《古文观止》《资治通鉴》《淮南子》《水经注》《韩非子》。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古代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的指示精神,我们本着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宗旨,精心设计了这一套“国学经典诵读丛书”。旨在从小培养青少年对中华经典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
[0图]资治通鉴
-
作者:
北宋 司马光 来源: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古代史 编年体 青少年读物
-
描述:《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著的一部长篇编年体史书,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既是史学家增强自觉意识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的表现,旨在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给后人以警示。
-
[0图]资治通鉴
-
作者:
《微经典》委会 来源: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通俗读物 中国历史 古代史 编年体
-
描述:《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成就,一向为史学界所推崇。它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全书语言简明扼要、生动流畅,艺术手法匠心独运,观察视角敏锐深刻,不仅形象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本书精选原著各卷中最具史学和文学艺术价值的历史片段,以胡克家本为基础,参考其他文献进行了整理,不仅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原文的讹误、缺漏等现象的出现,而且也十分注意提升译文的准确
-
[0图]资治通鉴故事
-
作者:
《经典读库》委会 来源: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古代史 编年体
-
描述:本书精选了《资治通鉴》中近170个独立完整的故事,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再现了《资治通鉴》中所记载的中国历史的基本风貌,讲述了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旧闻轶事,描绘了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全书脉络清晰,思维严密,力求读者在阅读之后,对《资治通鉴》的历史脉络了然于胸,并能从中得到启迪和裨益。
-
[0图]资治通鉴
-
作者:
贺生达 王远望 刘朔岑 来源: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资治通鉴
-
[0图]资治通鉴
-
作者:
北宋 司马光 来源: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古代史 中国 编年体
-
描述:本书介绍了各个朝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状况,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言语也作了记录。
-
[0图]资治通鉴故事
-
作者:
文若愚 来源: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古代史 编年体
-
描述:本书稿精选《资治通鉴》中最为人所称道的精华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对其进行精准的解说,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故事编纂而成,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原著。精炼生动的语言、科学简明的体例,结合丰富的精美图片。
-
[0图]白话资治通鉴 线装经典
-
作者:
《线装经典》委会 来源: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国历史 译文 古代史 《资治通鉴》 编年体
-
描述:《线装经典:白话资治通鉴》编写体例上以年月为经,史实为纬,依年代顺序通贯叙述史实,用追叙和终言总结的手法说明史实的前因后果,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编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还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