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资治通鉴》中的司法智慧
-
作者:暂无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资治通鉴》作为我国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性著作,虽然其写作初衷在于“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即主要着眼于国力的强弱、政治的得失,但每每仔细品读,就会发现其中有司法智慧之光在闪烁。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立法、执法乃至稳定基层司法队伍、推进司法改革等诸多方面的工作都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诚
-
面向大众普及《资治通鉴》
-
作者:
郭志坤 来源:新民晚报美国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姜鹏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郭志坤从以史为鉴的角度看,在浩如烟海的传统史学著作中,《资治通鉴》是最直接地将学习历史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记述了上起战国初期下迄五代末年共1300多年的历史变迁。虽然《资治通鉴》已经将1300多年的历史
-
《资治通鉴》太庙首展
-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晚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兰洁)今天上午,“知古鉴今——《资治通鉴》大型展览”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艺术馆开幕,现存年代最早、最完整的宋刻本《资治通鉴》首次与观众见面。展览对持京卡的首都职工免费开放,职工需通过12351网站进行预约。展厅内,一座高63厘米、口径63厘米、重150公斤的战国前期曾侯乙铜冰鉴展示在中央
-
太庙国学讲坛开讲《资治通鉴》
-
作者:暂无 来源:劳动午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为配合了解“知古鉴今——《资治通鉴》”大型展览,5月15日,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推出太庙国学讲坛第二十三次公益讲座,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邓瑞全教授为大家讲述“国家的治乱兴衰——《资治通鉴》的价值和启示”。太庙国学讲坛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常识,丰富职工生活。本报记者白莹摄影报道
-
面向大众普及《资治通鉴》
-
作者:
郭志坤 来源:新民晚报美国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姜鹏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郭志坤从以史为鉴的角度看,在浩如烟海的传统史学著作中,《资治通鉴》是最直接地将学习历史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记述了上起战国初期下迄五代末年共1300多年的历史变迁。虽然《资治通鉴》已经将1300多年的历史
-
最早《资治通鉴》亮相北京太庙
-
作者:暂无 来源:北海晚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最早的《资治通鉴》日前首次公开展出,这本价值超过300万元的古书为宋朝刻本,北京市工会会员均可持京卡预约,免费参观展览。“知古鉴今——《资治通鉴》大型展览”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举办。《资治通鉴》最早最完整的刻本、唐三彩陶马、陶黄釉骆驼等珍贵文物均是首次亮相。展览主要分六个单元,分别为治国之道、战略之
-
《资治通鉴》里为何没有李白
-
作者:暂无 来源:老年生活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人们都知道《资治通鉴》这部长达二百九十四卷、约三百万字的煌煌巨著,不过,通读后就会发现,许多我们熟知的名人并没有记载,比如李白、屈原等,杜甫的名字也仅被提到了一次,但那还是他的名句“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原来,《资治通鉴》所记述的历史时段上起春秋战国之际,下至宋代建立以前,纵横一千四百余
-
《资治通鉴》太庙首展
-
作者:暂无 来源:唐山晚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4月16日上午,“知古鉴今——《资治通鉴》大型展览”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艺术馆开幕,现存年代最早、最完整的宋刻本《资治通鉴》首次与观众见面。展览对持京卡的首都职工免费开放,职工需通过12351网站进行预约。展厅内,一座高63厘米、口径63厘米、重150公斤的战国前期曾侯乙铜冰鉴展示在中央,冰鉴左
-
带走未看完的《资治通鉴》
-
作者:暂无 来源:平顶山晚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简单讲】近日,南京秦淮警方抓了一名专在别墅区行窃的小偷,他连续盗窃了3家别墅,还大摇大摆地在被盗居民家中住了几天,临走时,还不忘把看了一半的《资治通鉴》带回家……别墅里外币和书都没了4月中旬,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月牙湖派出所接到辖区一个别墅住宅区居民张先生的报警,称自己家中被盗。经过民警勘查,不仅
-
一座“文明之城”的“资治通鉴”
-
作者:
罗德发 来源:怀化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怀化新闻网讯“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出自国学经典《易》中的这句话,道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对文明的向往。作为一座千年古城,如今的辰溪,对文明程度的提升从未如此强烈,取得的成绩也从未如此之高。在2015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