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面向大众普及《资治通鉴》
-
作者:
郭志坤 来源:新民晚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姜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郭志坤从以史为鉴的角度看,在浩如烟海的传统史学著作中,《资治通鉴》是最直接地将学习历史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记述了上起战国初期下迄五代末年共1300多年的历史变迁。虽然《资治通鉴》已经将1300多年的历史“删削冗长
-
《资治通鉴》之——兼听则明
-
作者:
罗日荣 来源:河池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大家都知道“一面之言”不可信,然而,很多的时候,大家有身陷“一面之言”的陷阱中。因为在潜意识里,这个说“一面之言”的人是自己的心腹,是自己最信任的人。也恰恰因为少有人能够做到“兼听”,于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录了一些“兼听则明”的案例,希望大宋皇帝能够“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楚昭奚恤为相,江
-
《资治通鉴》里的政治智慧
-
作者:
李君如 来源:东海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今年4月底开始,中央决定在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这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当年离开西柏坡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曾把掌握全国政权看作是“进京赶考”,并以历史教训为鉴戒,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执政,对于执政党来说,确实是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中,以史
-
《资治通鉴》展览中的故事·之一
-
作者:暂无 来源:劳动午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镶嵌纹铜盥缶秦半两钱及钱范张骞出使西域图魏相编者按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将于4月17日至6月16日举办“知古鉴今——《资治通鉴》”大型系列展览活动,全市持“京卡·互助服务卡”的工会组织及工会会员均可免费参观。《资治通鉴》以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史事为发展脉络,生动详细地叙述了历代帝王将相们为政治国、待人处世
-
《资治通鉴》展览中的故事·之二
-
作者:暂无 来源:劳动午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疏广疏受像北魏·龙门石窟宾阳洞(河南洛阳)赵绰舍命守法创作图步辇图(局部)5.不立产业【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五汉纪十七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元康三年(戊午,公元前63年)】西汉名臣太傅疏广与其侄疏受(官少傅)身居高官不立产业。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知道满足,就不会招到屈辱
-
最早《资治通鉴》亮相北京
-
作者:暂无 来源:余姚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最早的《资治通鉴》首次公开展出,这本价值超过300万元的古书为宋朝刻本,北京市工会会员均可持京卡预约,免费参观展览。“知古鉴今———《资治通鉴》大型展览”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举办。《资治通鉴》最早最完整的刻本、唐三彩陶马、陶黄釉骆驼等珍贵文物均是首次亮相。展览主要分六个单元,分别为治国之道、战略之术
-
《资治通鉴》里为啥没李白?
-
作者:暂无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一)作为一部篇幅长达二百九十四卷的煌煌巨著,《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的。事实却并非如此。举一个例子,《资治通鉴》对前代的历史记载,以叙述唐朝的内容最为丰富。两汉四百余年,资治通鉴》不过给了六十卷篇幅,唐朝不到三百年,却占据了八十一卷篇幅。但当一位读者尝试着在《资治通鉴》中寻找李
-
最早《资治通鉴》亮相太庙
-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晨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最早的《资治通鉴》首次公开展出,这本价值超过300万元的古书为宋朝刻本,北京市工会会员均可持京卡预约,免费参观展览。“知古鉴今——《资治通鉴》大型展览”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举办。《资治通鉴》最早最完整的刻本、唐三彩陶马、陶黄釉骆驼等珍贵文物均是首次亮相。展览主要分六个单元,分别为治国之道、战略之术、
-
面向大众普及《资治通鉴》
-
作者:
郭志坤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从以史为鉴的角度看,在浩如烟海的传统史学著作中,《资治通鉴》是最直接地将学习历史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记述了上起战国初期下迄五代末年共1300多年的历史变迁。虽然《资治通鉴》已经将1300多年的历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而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
-
面向大众普及《资治通鉴》
-
作者:
郭志坤 来源:新民晚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姜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郭志坤从以史为鉴的角度看,在浩如烟海的传统史学著作中,《资治通鉴》是最直接地将学习历史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记述了上起战国初期下迄五代末年共1300多年的历史变迁。虽然《资治通鉴》已经将1300多年的历史“删削冗长
上页
1
2
3
...
9
10
11
...
32
33
3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