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及其语音特点
-
作者:
马君花 来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音注》 胡三省 语音 音系性质 音系特点
-
描述:介绍了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的成书及其对于汉语音韵史研究的重要意义。阐明了作者的研究范围、方法以及胡三省音注的语音体系的基本特点。
-
《资治通鉴》所载“受降城”纠误
-
作者:
仝建平 来源:沧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受降城 《资治通鉴》
-
描述:三受降城是唐朝前期为防御突厥南下侵扰在今内蒙古境内修筑的三座军城,三城遥相应接,东西相距近千里,边防意义非常积极。而唐史研究最基本史料《资治通鉴》卷239正文的记载却把关于受降城不同的两件事混为一谈,本文将予以纠正。
-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轻唇音的研究
-
作者:
马君花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轻唇音 《资治通鉴音注》 近代音 演变 分化
-
描述:宋末元初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语音系统中的唇音反切上字有明显的选用原则:(1)反切下字是一、二、四等韵的,其反切上字用的是重唇音字。(2)反切下字是传统重纽三等韵的以及是庚三、清、职、之韵字和幽韵明
-
资治通鉴中老板的立威之道
-
作者:暂无 来源:商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资治通鉴中老板的立威之道
-
从《资治通鉴》看司马光如何做好主编工作
-
作者:
李乐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主编工作 删繁就简 司马光 《通鉴考异》 历史论文 历史研究法
-
描述:《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6个王朝,共1362年的史事,全书294卷,加上它的副产品《通鉴目录》、《通鉴考异》各30卷,总计354卷,300余
-
《资治通鉴·唐纪》及《考异》疑误数则
-
作者:
客洪刚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考异》 《资治通鉴》 校勘
-
描述:《资治通鉴》历来为世人所推崇,对其进行校勘的前贤时哲众多,本文即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本校或他校,对中华书局标点本中存在的疑误和疏漏予以校勘。
-
《资治通鉴》“太子府史”的职能考辨及补注
-
作者:
白兆晖 来源:湘南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后汉书》 太子府史 府吏 《资治通鉴》
-
描述:据《后汉书》注释,《资治通鉴》所采《后汉书.宦者列传》中的又中黄门南阳王康,先为太子府史,自太子之废,常怀叹愤句中的太子府史一词应按太子府里的史解释为没有明确职责的府吏,而非元胡三省所注的太子府史掌东宫府藏。细查相关史料得知:府、史、府史三词各有一番来历,均有各自特定历史涵义与应用范畴。两汉时期的府吏中,只有史而无府与府史。
-
司马光史学的理学精神
-
作者:
邱梦艳 来源:湖南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司马光 史学 理学
-
描述:司马光的史学在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他史学思想中的理学精神,有助于把握那个时代史学思想的特质,有助于促进史学理学化过程的研究,也有助于研究理学思潮的兴起。笔者认为,处于理学思潮兴起时期的司马光的史学体现了理学精神。其一,在于司马光的历史观。司马光的历史观可概括为“纲常决定论”与“君心决定论”。他认为“道”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决定历史兴衰的要素,而“道”在人类社会中表现为纲常伦理,因此,遵循纲常伦理即为从道。司马光又通过对人性生成的分析,得出人性善恶混,只有遵循“道”才能生的结论,因此,为了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
作者:
韩勇 来源:山东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儒家文化 编年体
-
描述:司马光是我国宋代著名史学家,他编撰的《资治通鉴》是与司马迁的《史记》相媲美的史学名著。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北宋和平稳定的政治文化环境和繁荣的经济,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物质条件。尤其是儒家文化,这时已进入高度发展时期,儒家文化的核心即儒学,已由汉学发展为宋学,由训诂学发展为义理之学。宋学百花齐放,学派林立,充分展现了儒家文化的创造性。唐宋史学随着儒家文化的大发展而日趋繁荣,成果丰硕。以上这些优越的条件,都为司马光登上史学的又一个高峰铺平了道路。司马光是时代的弄潮儿,
-
司马光《家范》研究
-
作者:
冯志珣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范 司马光 思想内容 特点
-
描述:进行研究,并着重论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司马温公家范》的作者、家庭背景、版本、体例进行梳理;二是对《司马温公家范》所蕴藏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突出它对传统家范思想的传承和创新之处:1、治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