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3)
按栏目分组
司马光文献 (2)
经济发展 (1)
按年份分组
2007 (1)
2003 (2)
按来源分组
中国商报 (1)
抚州日报 (1)
中国审计报 (1)
相关搜索词
弃明投暗的邢恕
作者: 熊伟  来源:中国审计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起居舍人  河南原阳  神宗  宣仁太后  王安石  司马光  蔡京  郡王  安抚使  装模做样 
描述:古来数百年,不乏贤士明哲,但奸佞之臣亦非鲜见。一旦小人得志,屡设奸计,误国误民,邢恕便是其中的一个。$$邢恕,字和叔,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他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典籍,古今成败故事尽在胸中。每每高谈阔论,口若悬河,颇有战国时游说于七国之间的纵横家气度。后来又师从当时著名的哲学家程颢,写得一手好文章
全文:

古来数百年,不乏贤士明哲,但奸佞之臣亦非鲜见。一旦小人得志,屡设奸计,误国误民,邢恕便是其中的一个。$$邢恕,字和叔,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他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典籍,古今成败故事尽在胸中。每每高谈阔论,口若悬河,颇有战国时游说于七国之间的纵横家气度。后来又师从当时著名的哲学家程颢,写得一手好文章。一时贤士争相与之交往,他也经常出入当时朝廷重臣司马光、吕公著等门下,不由得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但邢恕这个人天资反覆、善为表露,外持正论却内藏奸滑。$$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9年至公元1077年),邢恕考上进士,补为永安主簿。经吕公著推荐任崇文院校书。邢恕很不知足,就对王安石的儿子王滂讲了一大堆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的弊端。王安石大怒,想要处置他,谏官也上疏神宗说邢恕本是新科进士,未历官即处馆阁,多有不妥,于是二罪归一,邢恕被赶出朝廷,出任延陵县的知县。不久延陵县被撤消了,邢恕也没被另调他职,变成了“无业游民”,游荡在陕、洛之间,一去便是7年。$$这7年,邢恕心中自然憋了一股无名火。好在总算“夺得云开见月明”,7年后,朝廷又忽然想起了他,恢复其官为校书。吴充又任用他为馆阁校勘,不久又迁为历史馆检校、著作佐郎。公元1082年,蔡确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蔡确与吴充有隙,于是公报私仇,把吴充所任用的人统统驱逐下台。邢恕的心中一下变成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食不安,睡不稳。每日深居府第,不敢出门,生怕让蔡确撞着,给他提了醒儿。偏是这时,神宗皇帝读了一篇邢恕所写的《送文彦博诗》,而且还在蔡确面前称赞该诗文辞清丽,颇具功力,蔡确何等人也?立刻进邢恕为职方员外郎。邢恕不知内中根由,一时感激涕零。蔡确又看出皇帝有复用司马光了吕公著之意,回想当年邢恕未及第时便常出入此二公之门,于是又掉过头来巴结邢恕。邢恕也以蔡确为靠山,深自附托,为蔡确出谋划策,收召名士,在政事上提一些“改革”的建议,二人越发情投意合,仿若素交。$$神宗元本五年(公元1085年),神宗皇帝龙体欠安,有不祥之状。当时神宗的儿子延安郡王赵熙刚刚8岁。邢恕和蔡确商议欲另立皇储。二人设下一计,邢恕偷偷对宣仁太后的内侄高公绘、高公纪说:“我家后花园里,有白桃树近日开花,道书上说此花可治皇上的贵恙,两位可否到寒舍一见?”公绘、公纪不知其中有诈,听说能疗上疾,毫不犹豫地驱车而往。一进邢府,便要去花园看花。不料邢恕忽然神秘兮兮地牵住二人的手说:“邢某请二位来舍下,并非看花。是奉蔡相之命结心腹之交。如今皇上的龙体难讳,延安郡王尚在年幼,我们应早做定夺。某以为雍正、曹王皆有道贤王,公以为如何?”至此,公绘、公纪才恍然大悟。公绘当即严辞驳斥,道:“你怎么如此对我讲话?难道你要让我犯灭族之罪吗?”说罢拂袖疾行而出。邢恕恼羞成怒,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于是反咬一口,四处说宣仁太后与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王密谋欲废太子延安郡王,另立雍正为帝。又让蔡确以约王同探上疾为由故意提皇上有疾,太子尚小一类话,套王的心里话,然后又命当时知开封府的蔡京执剑隐伏其外,只等王不慎说出什么,便立刻冲出来,以谋反之名杀了他。王却只是说:“皇上自有子嗣,何况延安郡王已被封为太子,我等怎有他意?”邢恕闻听气急败坏,计无可施,只好换一副嘴脸,自称是定策拥立延安郡王的功臣,四处招摇。$$元丰8年3月,神宗驾崩,哲宗继位,其祖母宣仁太后垂帘听政。邢恕因“定策有功”迁左司员外郎、起居舍人。邢恕不甘寂寞,又引经据典为公绘拟写奏折,乞尊崇朱太妃,为高氏异日打算。宣仁太后阅罢奏折,颇感惊讶,问公绘:“你平素不多识字,如何写出这等文章?从实讲来!”公绘不敢隐瞒,具实以奏。太后一怒之下将邢恕黜为随州知府,后又改为汝襄、河阳知府。$$哲宗绍圣初年(公元1094年),章、蔡卞得政,力排元党人,引恕自助,召为刑部侍郎、再迁史部尚书兼侍读,旋改御史中丞。老实说邢恕是个颇不知好歹的家伙,一下爬上来又反诬宣仁太后当年有废哲宗之谋,并引用司马光所说的北齐娄后宣政故事以作佐证。又让宣仁太后的伯父高速裕之子高士京追讼他父亲生前,王曾和他哥哥高士充谋议拥立雍王,遭到高遵裕的反对。还让蔡懋上疏弹劾文及甫和拟隐辞,历抵梁涛、刘挚曾阴谋不轨。又给司马光、吕公著加了一大堆罪名。章命蔡京在同文馆设狱,组织万端,详察此事,结果毫无所得,绝属子虚乌有。邢恕却毫无愧色,怡然自得。$$邢恕不仅会罗织莫虚有的罪名上谤君后,下诬忠良,也会装模做样地取悦皇上。有一次在经筵读宝训,讲到仁宗皇帝谕辅臣说人君如修举政事,“则日月薄食、星文变见为不足虑”。邢恕说:“上皇所言虽合《荀子》之说,然而自古帝王谁肯说自己是不修政事之人,果真如此,则天变进废了。”哲宗对邢恕颇为嘉赏,但章恐他出了风头夺了己位,寻了个借口,又将他贬为汝州知府,不久又迁徒到应天府,后来又迁为南安军知事。$$徽宗继位,蔡京专权,又起用邢恕为鏖延经略安抚使,不久又改为泾原经略安抚使,擢至龙图阁学士。恰好逢西夏人南侵,蔡京又任用他为西北边帅。邢恕网罗罪名有一套,领兵杀敌却是一窍不通。他一会儿建筑萧阁,一会儿用车战法,一会儿又改熙河造船,计谋迂诞,根本行不通。转运使李复直言不讳地说邢恕的计谋简直如同儿戏。徽宗也很恼恨他的乖张战术,无奈蔡京力荐其“贤”,不得罢免。可惜邢恕自己不给自己争气,边关日见吃紧,报急的文书日至京师五、六次,蔡京也慌了手脚,贬逐邢恕为太原知府,后连又徒永兴、宜昌、真定,最后夺了他的职。

蒙冤宰相——曾布
作者: 杨华林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徽宗  吕惠卿  向太后  神宗  熙宁  曾布  市易法  司马光  蔡京  王安石变法 
描述:变法干将$$曾布(1036~1107),字子宣,北宋南丰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异母弟弟,13岁时丧父,从学于曾巩。嘉祐二年(1057),22岁的曾布与39岁的曾巩同时考中进士,初任宣州司户参军、怀仁县令。熙宁二年(1069)当过多年地方官的曾布来到开封,由知府韩维聘为开封府检校库监库,经韩维、
全文:

变法干将$$曾布(1036~1107),字子宣,北宋南丰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异母弟弟,13岁时丧父,从学于曾巩。嘉祐二年(1057),22岁的曾布与39岁的曾巩同时考中进士,初任宣州司户参军、怀仁县令。熙宁二年(1069)当过多年地方官的曾布来到开封,由知府韩维聘为开封府检校库监库,经韩维、王安石推荐,上书言政,提出为政之本有两条,即厉风俗、择人才,并提出了当时的八大要务,即劝农桑、理财赋、兴学校、审选举、责吏课、叙宗室、修武备、制远人。神宗阅疏后,召见了曾布,谈得很合意。于是,神宗授其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加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公事等官职,命曾布与吕惠卿共同参与制订青苗、免役、保甲、农田之法,成为王安石的重要助手之一。当时,大臣及朝士多反对新法,争论非常激烈。曾布又上疏,建议神宗要坚定立场,专用王安石,摒斥玩忽朝命、胡说八道之人,使政令畅通。熙宁三年,曾任三朝宰相的元老重臣、河北安抚使韩琦上疏极力反对青苗法。曾布据理力争,驳斥了反对派的种种不实说法,使该法继续推行。王安石说:“新法初行,议论纷纷,唯独(吕)惠卿与(曾)布始终坚定不移,其他人多反复无常。”不久,升为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兼三司使。$$熙宁七年(1074),守旧派大力反对市易法,神宗迫于皇室、外戚等压力,令曾布进行追究。曾布将开封府主管市易的判官吕嘉问多收利息以图奖赏陈述于廷,认为市易法是利用官府权力而行兼并之事。吕惠卿、王安石认为曾布有意阻挠市易法推行,将曾布贬知饶州、再知潭州(今长沙)、广州、桂州、秦州(今天水)、陈州(今淮阳)、蔡州(今汝南)、庆州(今庆阳)。元丰末(1085),复为翰林学士,进而升任户部尚书。当时司马光为相,全面废除王安石新法,并下令曾布修改役法。曾布不同意,说:“免役一事,法令细微详尽。此法字字句句都出自我手。若骤然要我改变,从事理上决不可为。”结果又被外调。元祐初(1086)以龙图阁学士知太原府,再调真定府(今正定)、河阳、青州、瀛州。绍圣初(1094),哲宗亲政,曾布迁官江宁,路过京师,哲宗留他担任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后来,章惇为左相,曾布任知枢密院事,力赞章惇“绍述”(即将元祐年间所革除的一切全部恢复)之议,使王安石当年所制定的新法又得到推行。$$拥立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哲宗突然病故,皇位空缺,哲宗又无子。向太后(神宗皇后)哭着对宰臣说:“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无嗣,事须早定”。章惇说:“简王(赵)似与大行皇帝一母同胞,天子既崩,按礼按律,都该是简王继位”。向太后说:“老身无子,诸王皆神宗庶子,莫难如此分别”。章惇又建言:“依照长幼顺序,则申王(赵)佖当立为帝”。太后说:“申王虽然居长,但患有目疾,万万不可。于次则端王(赵)佶当立”。章惇以为不可,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这时,曾布大声呵斥道:“章惇,听太后处分!”接着,又对向太后说:“章惇从未与臣等商议过立天子之事。今日突然发此议论,实在令人惊骇,不知他居心何在。皇太后言应立端王,臣聆听多时,觉得圣谕极当,没有异议,一切敬请太后定夺。 ”蔡卞、许将相继附和。太后又说:“先帝曾说过,端王有福寿,而且有仁孝之德,当立为嗣君。”章惇只得缄口。随后,端王赵佶被带到哲宗的灵柩前继皇帝位,是为徽宗。$$徽宗继位后9个月,章惇被罢。当年十月,韩琦的儿子韩忠彦担任左相,65岁的曾布担任右相。曾布又矮又瘦,韩忠彦高大伟岸。两人并立廷下,反差甚大,时人戏称他们为“龟鹤宰相”。韩忠彦官虽居上,但性格柔弱,因而天下大事多由曾布决定,但曾布仍不能宽容他。当时,大臣对元祐、绍圣之政议论纷纷,认为有失偏颇,朝廷应处以大公至正,消除朋党之争,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1101)。后来,韩忠彦因“变易神宗法度”被罢左相,曾布独揽大权,继续推行王安石新法。$$客死贬所$$崇宁元年(1102),徽宗召蔡京为尚书左丞。曾布在元符末年排挤过蔡京 故蔡京与曾布不和。六月的一天,曾布向皇帝推荐陈佑甫担任户部侍郎。而陈佑甫的儿子陈迪是曾布的女婿,陈佑甫与曾布是儿女亲家。按照大宋的规矩,宰相是不能举荐自己亲属担任要职的。蔡京见机会来了,立即动本参劾。他说:“官爵俸禄是皇帝的,宰相怎么能够私相授受给自己的亲戚?” 曾布不服,喋喋不休地在皇帝面前驳斥蔡京,为自己辩解,不知不觉间声色俱厉起来。犬臣温益当即斥责道:“曾布,皇上面前安得失礼?”徽宗拂袖而起,相当不快。御史大夫们见此情形一拥而上,交相弹劾。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呼吸立成祸福,喜怒邃变炎凉”。意思是说曾布势焰熏天,喘口气就能决定别人的命运,喜怒哀乐之间就可以改变天地间的冷暖炎凉。曾布别无选择,只得辞职。皇帝接受其辞呈,免去他的右相,改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润州(今江苏镇江)。于是,曾布任相才二十个月,就退出了中央政坛。$$但是,蔡京仍不解恨,继续弹劾他贪赃枉法,收受贿赂。命令二十多年前被曾布审查过的现任开封知府吕嘉问将曾布的几个儿子抓起来,刑讯逼供,威胁利诱,罗织罪名,迫使他们承认贪污。曾布没有办法,只好违心认罪。于是,曾布被罢去实职,只任太清宫提举,发往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居住。不久,又降为司农卿,分司南京。后来,蔡京之流又以曾布推荐的学官赵谂叛变之事,将曾布贬为散官、衡州安置。再后来,又以曾布放弃湟州之事,将曾布贬为贺州别驾、廉州司户。崇宁四年(1105),迁徙舒州,恢复太中大夫官衔、提举崇福宫。大观元年(1107),卒于润州,享年72岁。后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文肃”。$$蒙冤青史$$曾布的诗词写得很好,尤以词见长。传世词只有9首。其中《江南好》云:“江南客,家有宁馨儿。三世文章称大手,一门兄弟独良眉。藉甚众多推。”描写了江南才子的情况。其《水调歌头》云: “袖笼鞭敲镫。无语独闲行。绿杨下、人初静。烟澹夕阳明。窈窕佳人,独立瑶阶,掷果潘郎,瞥见红颜横波盻,不胜娇软倚银屏。曳红裳,频推朱户,半开还掩,似欲倚、咿哑声里,细说深情。因遣林间青鸟,为言彼此心期,的的深相许,窃香解佩,绸缪相顾不胜情。”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一见钟情的情景,叙事状物细致生动,富有诗味。$$综观曾布一生,有功有过。年轻时,他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当政时,他坚定地维护王安石新法;自己当政时,恢复了被废除的大部分新法,这就是他的功绩。他的过错就是当政时排挤同僚,打击政敌。当然,他一生中最大的过错,恐怕莫过于支持徽宗当皇帝了。他性格刚直,正如近代大学者梁启超所说的那样,是“千古骨鲠之士”,“其才其学,皆足以辅之”。总之,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曾布都称得上一个能臣,够不上一个奸臣。但《宋史》却因曾布是王安石变法的骨干力量,将他列入奸臣传,这真是千古奇冤!在《宋史》中,王安石也受冤枉,但千百年来为之昭雪者,不乏其人。而曾布之冤,千百年来为之昭雪者,却鲜见其人。曾布九泉之下,永背黑锅,令人扼腕长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