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
期刊 (1)
按栏目分组
司马光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3 (1)
2007 (1)
按来源分组
检察日报 (1)
金田 (1)
相关搜索词
论司马光的“德才论”
作者: 王垚垚  来源:金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借鉴意义  司马光  用人  才德论 
描述:关于历史朝代的盛衰,“用人”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什么样的臣僚在经邦治国,往往直接关系到天下社稷的兴亡。“士或明哲穷理,或志行纯笃,二者不可兼,圣人将何取?”儒家以仁义孝悌为才, 墨家以兼爱无私为才, 法家则重奉法执法。司马光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编著《资治通鉴》,纵观历史盛衰变迁,有着自己突出的人才思想:“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干部任用听谁的
作者: 蔡建  来源:检察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遏制腐败  借鉴意义  封建社会  人事部门  魏文侯  战国时期  重要方面  广大群众  干部任用  司马光 
描述: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首先解决好正确选拔和使用干部的问题。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今天,在用人方面,我们都是讲知人善任的——“知人”是“善任”的前提。$$用什么样的官,怎样使用,先贤们的用人之道,很值得我们借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载了一段非常精彩的关于用人之道的故事。战国时期,
全文:

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首先解决好正确选拔和使用干部的问题。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今天,在用人方面,我们都是讲知人善任的——“知人”是“善任”的前提。$$用什么样的官,怎样使用,先贤们的用人之道,很值得我们借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载了一段非常精彩的关于用人之道的故事。战国时期,魏文侯想从魏成子与翟璜二人中选一人为相,但拿不定主意,就去征求李克的意见。魏文侯说:“先生曾对我说过,‘家贫则想娶贤妻来助,国乱则想有贤相来辅’,对魏、翟二人我选谁为好呢?”李克答:“君上有此之难是因为没有详细观察之故。要想知道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平日里要观察他亲近些什么人;富贵之后观察他交往些什么朋友;位居高官之后,要看他给国家推荐了什么人;不得志而处境困难时,要观察他是否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身处贫寒拮据的境地时,要观察他是否接受了不义之财。以这五点为标准去衡量一个人,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何须非要听我的意见呢?”之后,魏文侯选择了开明贤达的魏成子为宰相。$$在当今,李克的话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在干部任用工作中,很多人认为,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一名干部的德、能、勤、绩、廉,首先是他的主管领导,其次是他的同级,然后就是广大群众。笔者认为,相比较而言,对干部本质上了解最多、最深的是他的同级和群众,而不是上级。因为领导看到、听到的毕竟有限,而且很可能不是最真实、全面的情况。很多人在领导面前和在群众面前完全是两个人,对上阿谀奉承,对下百般刁难,而恰恰在群众面前,其表现却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完整的。因此,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任用工作中,不妨将李克的话作为参照,多了解一个人在平时的交往与言行。毕竟,还是群众的眼睛最亮。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