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1)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经济发展 (1)
司马光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06 (1)
2005 (1)
按来源分组
党的生活(河南) (1)
中国贸易报 (1)
相关搜索词
科学规划建设生态园林型城区
作者: 杨光顺  来源:中国贸易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开发建设  规划建设  新区建设  县城建设  城镇化进程  老城区  招商引资  司马光  森林公园  党政机关 
描述:光山县城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淮河北岸,大别山南麓,地处豫鄂皖三省交界处;这里交通条件便利,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光山县建设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发展观念,丰富发展内涵,开拓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园林县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特别是东城新区建设速度之快,品位之高,得到了各级的高度评价,并吸引了省
全文:

光山县城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淮河北岸,大别山南麓,地处豫鄂皖三省交界处;这里交通条件便利,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光山县建设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发展观念,丰富发展内涵,开拓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园林县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特别是东城新区建设速度之快,品位之高,得到了各级的高度评价,并吸引了省内外和本县外出成功人士投资建厂、经商,有力推动了光山经济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以规划为先导提升县城品味$$一个好的规划,不仅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低标准是最大的浪费,高标准是最大的节约,制定县城规划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们一是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坚持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既立足于县城的客观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又不受眼前发展条件的局限,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高标准、高起点修订了《县城2000—2020年总体规划》。对一些暂时没有能力建设的项目,严格控制用地,预留发展空间,避免前建后拆,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二是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光山是智慧之乡、文明之乡,是司马光的诞生地,是邓颖超的祖籍,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处于南北气候的过渡带,生态资源条件优越,自然风光绚丽优美。为使县城的文化底蕴、人文特色、自然生态得到充分张扬,我们聘请了高层次的规划设计院对县城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确立了建设生态园林县城目标,把县城品牌定位为“生态绿色家园”。三是强调规划的权威性。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为了加强对单位建筑的规划和管理,我们规定所有单位建设和小区开发必须制定详细规划,制作单位建$$筑设计效果图,一般建筑的设计效果图由建设局规划审批小组审批;临街部位的建设效果图由主管县长审批;大型公共设施、关键部位的建设效果图由书记、县长召集县党政联席会,在充分尊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实行集体研究审定。四是强调功能的完整性。我们按照行政区、居住区、商贸区、休闲区等功能划分,尊重历史,因地制宜,相对独立,一手抓老城的改造,一手抓东城新区建设,把老城改造成商贸物流和居住中心,把东城新区建设成政治和文化中心。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县城的功能,我们还采取了“东扩西拓、北进南延”的发展思路,引导城关镇上关村通过“空心村”、砖瓦窑和废弃地综合整治等措施,腾出土地350余亩,采取统一租赁、统一规划、统一配套公共设施、分户投入的模式,创建了集居住、渡假、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农民新村小区——西紫湖生态农庄,建设“城边城”;扶持十里工业园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以白鲨针布、群力化纤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建设“卫星镇”。开发小潢河、紫水森林公园、龙山湖“三点一线”风景带,建设县城的“后花园”。小潢河城区段治理投资2380万元,分三期综合开发治理,它的建成,既提高了县城防洪抗灾的能力,又为县城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城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好去处;紫水森林公园是由县城居民多年来自主开发建设,占地2200余亩的集旅游观光、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省级森林公园。龙山湖是委托河南农大园林设计院高标准设计的“水乡园林”式的风景园区,下游与县城小潢河、紫水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带接壤,总投资5000万元,分三期规划建设实施。五是坚持规划的人本性。为了满足群众物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让县城居民有休闲、娱乐、健身之地,在县城规划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先后投资200万元在老城区建成南城广场、政府门前广场、金穗广场,又在东城新区规划建设了文化中心、体育中心、老干部中心。目前,正在推进行政中心门前司马光广场等重点工程的建设。$$以项目为依托加快县城建设$$广开投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全面提速县城建设。三年来,我们在县城建设中共投资3亿元,实施了一大批建设项目,其中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就有20个。依托这些项目,大大加快了县城建设特别是东城新区的开发步伐。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我们就在东城新区拉起了9.6平方公里的建设框架,三纵八横的路网格局已经形成,各种配套设施基本完善。与此同时,老城也得到了较好的改造提升。二是争取上级部门的投入。县国税局、公安局等单位紧抓东城新区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建成了办公楼,搬迁了看守所,改善了办公条件;县烟草局、石油公司等单位,瞄准东城开发的商机,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豫南5县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和东城加油站。三是引导基础设施部门进行配套投入。为推进县城建设,我们按照“谁设资、谁受益”的原则,坚持市场化运作,赋予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引导市政、交通、水利、林业、电力、电信等部门,配套投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三年来,基础设施部门投资8000万元,先后实施了供水管道、电网改造、地面绿化等项目10个。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县城的开发建设。四是坚持党政机关搬迁带动投入。我们在规划东城新区$$以后,坚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搬迁与腾地招商相结合,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从老城搬迁,盘活存量土地资产,腾出黄金地段吸引外来投资商开发建设,这样既改善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办公条件,又加快了新区建设步伐,增强了开发商的投资信心,扩大招商引资效果。县委、人大、政协机关率先搬迁,腾地招商,引进深圳两家房产公司盘活了原机关办公旧址的土地资产,投资1.2亿元高标准建设新时代花园广场与此同时,在财政不投入分文的情况下,建成了九层主体大楼拥有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行政中心。在其带动下,18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陆续从老城区搬迁,入驻东城,收到了老城区改造和新区开发同步“双赢”的效果。截止目前,第一批入驻东城区的13家行政机关已基本实现搬迁,第二批计划入驻的10家行政机关部分已实现搬迁部分在紧张施工,年前可望实现全部搬迁。五是靠招商引资和挖掘民间资本投入。我们树立经营县城的理念,坚持以地生财,以地兴城,垄断国有土地一级市场,搞活二级市场,盘活存量土地。采取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引导光山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参与县城开发建设;放宽准入,拍卖“四权”,搭建平台,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县城共有房地产开发商12家,他们投资2.2亿元,建设了商住开发小区16个。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逐步完善了城市整体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有利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以产业为支撑繁荣县城经济$$县城的建设和发展,归根到底靠产业支撑,繁荣经济,聚集人气。近年来,我们在改革户籍制度,并从就业、入学、医疗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进城的同时,把培育产业支撑作为重中之重和根本举措,让农民进的来、留的住,有业就能发展,努力实现县城建设的良性循环。一是大力发展城镇工业。我们在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了蓝天集团、远大鑫鸳鸯等知名企业落户县城。河南蓝天集团在收购原光山伟力公司之后,投资4.86亿,利用小氮肥生产线产生的水煤气,兴建了年产20万吨甲醇工厂,年产值5.2亿,利税1.2亿元,解决多人就业。“十一五”期间,该集团还计划在光山继续投资建设30万吨燃气甲醇厂、20万吨醋酸厂、火车专用线及五岳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从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扶持白鲨针布、辰龙茶叶等一批民营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十里民营工业园区建设,引导城镇工业和外来投资企业集中发展。园区民营企业已发展到32家,年产值1.5亿,工业增加值4500万元,解决就业3000人。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达11家,年产值9000万元。二是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我们重点规划和建设了一批诸如新时代花园广场、阳光建材灯饰城、东苑商城等$$一批集商居一体的开发小区,既是部分农民进城后“生活有住所”,又解决了“就业有岗位”的问题。在改造提升宝相寺商场、水果批发市场、家具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的同时,建设羽绒材料经营一条街,目前,正在筹建羽绒材料大市场、阳光建材灯饰城等专业市场。与此同时,我们还大力发展超市、仓储等物流产业,培育、引进了亚兴、西亚等超市或专营市场20多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三是大力推进社会事业产业化。在县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引入市场机制,坚持社会事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县城的三座分办初中和高中全部实行了后勤社会服务化办学。三年来,全县共吸引外来资本和民间资金1000多万元,投入教育,改善办学条件。目前,仅县城民办学校就发展到22家。此外,还建设了一批民办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项目,既满足了城镇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要,又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县城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建设生态园林县城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是人民群众不断提高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需要。我们将依据总体规划,坚持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努力把光山县城建设成为豫南大地一颗更加璀璨的明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