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论司马光的政治思想
-
作者:
杨艳茹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法 政治思想 中国 尊君 司马光 御臣 爱民 政治思想史
-
描述:司马光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儒家的仁政思想.其基本理论的框架是尊君、御臣和爱民.尊君是他的政治思想的特色.历史上,司马光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毁誉颇多.对变法的态度和有关实践是司马光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确评价司马光政治思想的焦点.该文认为,司马光并非一概反对变法,他反对王安石变法有其社会、历史原因.该文从司马光政治思想的形成入手,通过阐述司马光的政治思想与政治实践,...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
作者:
王德保 来源:北京大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献学 司马光 历史学
-
描述: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引用唐文研究
-
作者:
宋丽 来源:西北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资治通鉴》引用唐文研究
-
《资治通鉴》西晋部分史源研究
-
作者:
卢庆辉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史源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西晋
-
描述:《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编纂的史学名著。本论文主要探讨的是《资治通鉴》西晋部分的史源问题。《资治通鉴》西晋部分史源丰富,其参引的史籍达20种之多,这些史籍主要以纪传体和编年体的正史为主,同时也参引正史外的其他史籍。《资治通鉴》西晋部分史料编纂手法多样,这些编纂手法包括原文直接照录、删省和增补等,其中以删省手法最为常见。经过司马光的删省,《资治通鉴》文风简洁,脉络清晰,文省而事全。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司马光的删省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一名严谨的史家,司马光也增补了许多重要的史料,这些史料包括时间、地点、人
-
《史记》三家音注与《资治通鉴音注》的比较研究
-
作者:
廖秋华 来源:浙江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史记》三家音注与《资治通鉴音注》的比较研究
-
《史記》三家音注與《資治通鑒音注》的比較研究
-
作者:
廖秋華 来源:浙江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切结构 重纽 《资治通鉴音注》 比较研究 《史记》三家音注
-
描述:音注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重要材料,这些材料很大部分来自经史的注解。注解类材料往往是大宗材料,但由於其随文注音的性质,它们大多不成系统。有的大宗材料也可能覆盖整个音系,但由於历史音系的傅承性,单纯系联或比较反切还不能充分反映捂音演燮的全部信息。反切系联或比较只注意音颊的分合而无法关注切合关系,它们对诸如聲韻如何配合、介音的归属以及这种切合关保所蕴涵的语音学意義等关注不夠。反切结构分析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它通过分析切上、下字的特點以及它们之问的搭配阴保,不僅能捕独傅统研究中容易忽略的语音信息,而且能探寻语音发
-
《汉书注》与《资治通鉴释文》比较研究
-
作者:
谢美连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切比较 音释 资治通鉴释文 汉书颜注
-
描述:音释作为一种常用的训诂方法,大量出现在我国历代古籍之中,成为音韵学研究古代语音面貌的主要材料之一。与其他反映古代实际语音的材料相比,音释材料具有更独特的价值,历代学者在进行古音研究时大量运用音释材料。但综观前人的研究成果,在系统、合理的运用这种材料上还是有很多遗憾,这必然导致某些研究成果和历史语音原貌有一定的偏差。唐宋正是处于汉语语音发展历程的中古阶段,上承以先秦两汉为代表的上古语音、下启以宋元明清为代表的近代语音,在语音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音释材料也在这个时期大批量出现。本文以颜师古的《汉书注》为基础
-
《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中司马懿形象比较
-
作者:
章早晨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三书 司马懿 人物形象
-
描述:司马懿作为文学人物形象,最早登场于陈寿的《三国志》中,此后则由《晋书》正式给予列传。至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既然涵盖汉末至魏晋的历史,故此也绕不开这样一位人物。目下涉笔司马懿人物研究的书籍大多从史学、文化角度,研究与其人其事相关的史学问题、文化现象,或延伸到哲学史、思想史及军事史的领域,研究司马懿其人在伦理道德、军事谋略等方面的意义。其所论司马懿其人其事,也大多采用多书杂取、凑成一个整体的糅合手法,而很少关注三书各自所描绘之司马懿形象的不同及其意义。本文与既往研究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姑且把三部史书作为文学
-
《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中司马懿形象比较
-
作者:
章虫晨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中司马懿形象比较
-
《资治通鉴》考补:以“淮阳王更始”和“汉光武帝”为范围
-
作者:
王葳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考异 考补 胡注 通鉴
-
描述:现行中华书局本《资治通鉴》主要包括《通鉴》原文、《通鉴考异》和《通鉴音注》这三个部分,其缺陷是重标点而轻史事的考辨。历代学者虽对这三个部分多有考辨,但还是存在诸多疏漏之处,笔者便是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对《通鉴》“淮阳王更始”和“汉光武帝"部分的原文、《考异》、《胡注》进行考补,间或有少量对其标点的商榷。以下便是笔者进行考补的几个方面。对《通鉴》原文的考补。第一,考讹误。其分为两种情况,即《通鉴》妄改原史书者和《通鉴》随原书而误者。第二,补缺失,其分为两种情况,即《通鉴》编修所据史书原有之,而《通鉴》无,且
上页
1
2
3
...
5
6
7
8
9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