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苏东坡之问”与司马光的困局
作者: 刘后滨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用人权  崔祐甫  任法  用人部门  《资治通鉴》  私试  人事变动  糊名  常衮  东坡居士 
描述:苏轼(号东坡居士)以自拟策试考题的形式,提出了选官制度中如何做到人与法并重的问题,题为《私试策问·人与法并用》。概括说,就是选官用人过程中如何化解人情干扰与规则约束二者的矛盾,既要保证用人部门长官具有自主选官权,又要防止标准不统一和规则不严密而导致的恣擅与徇私。这个问题由来已久,然而苏轼概括得最为到位,故可称之为“苏东坡之问”。在苏轼的理解中,唐朝及以前的选官制度,既无礼部“糊名易书之法”,亦未有吏部“长守不
从《资治通鉴》看历史如何资治
作者: 刘后滨  来源:秘书工作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周威烈王  历史叙事  名公巨卿  初唐四杰  治道  读通鉴论  裴行俭  《资治通鉴》  历史编纂学  集大成之作 
描述: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宋神宗支持下主持编撰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鉴戒史学集大成之作。此书的编撰宗旨就是"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在司马光看来,历史可效法、可借鉴,对于帝王和各级官员的治国理政来说,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如何通过历史来资治呢?或者说"有资于治道"的历史在哪里、如何才能呈现出来呢?理论上讲,只有真实的历史才能资治,那么什么是真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