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朴、节俭虽然说是生活的 事,其实讲的是品格,是能够深刻 影响立身、立家、立国各种品行的 首要品格。$$ 一个俭字,如何列为德首?其 中的原由在于:俭可清心,使人不 滋贪念;俭可生勤,使人艰苦攀 登;俭可促廉,使人守纪奉公;俭 可致和,使人乐群爱众。可见,从 俭关乎人格,关乎名节,关乎功 业,决非生活小事,断不可轻视。$$ 那么,俭是什么?简单地说: 俭就是寡物欲,忌挥霍,不贪占。 如果加以解析,其意主要有四:一 是体恤民情,心里头常要想想,生 产虽然发展了,但一粮一衣裳,仍 然来之不易;生活虽然提高了,但 穷乡僻壤,依旧有着饥寒。倘若钱 物丰,要有扶助匮乏之念;倘若钱 物缺,不生窃掠他人之心。二是得 取有道。应该得的是报酬,不该得 的是横财。不取无理之物,不收亏 心之钱。三是不竞奢华。人的生活 各循其趣,衣食住行难有止境。虽 未必主张安贫,却要提倡乐道。四 是吃苦耐劳。劳生俭,逸生侈。人 生乐趣,在于成就。俭朴的人只怀 平常之心,没有非分之想,因而不 越轨,不犯人,自然不怕半夜敲 门,更不会罪祸临身。如果说奢为 惹祸之源,那么俭是平安之根。$$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恶奢侈、倡 俭朴的传统,把拥有清正、才华、 作为和众望视为无价之宝。古往 今来的仁人志士在讲修身、齐家、 治国的时候,总喜欢讲“贫贱不能 移,富贵不能淫”,无不重道义、重 品格,并由此而使人性笃实、生活 充实、神情踏实。司马光说:“有德 者皆由俭来”。 这是历史的经 验,也是生活的 昭示。古今多少 成败事,都在俭、 奢演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