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丁村明清建筑上的木雕艺术

日期:2001.05.31 点击数:27

【类型】报纸

【篇名】丁村明清建筑上的木雕艺术

【作者】 金小民 贾福葵

【关键词】 建筑上 饶有风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建筑 明万历 木雕艺术 丁村 明清 司马光 旧石器时代中期

【报纸名称】文艺报

【出版日期】2001-05-31

【正文】

丁村地处汾河流域下游(山西临汾、襄汾),土地肥 沃、物产丰富,我们古老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 灿烂的原始文明,在距今约十万年之久的远古时代繁 衍了“丁村人”,孕育了自成系统的丁村文化而闻名中 外。
   一、丁村明清建筑群
   丁村遗址位于襄汾城南,北起史村,南至柴庄, 沿汾河东岸长达11公里,这是1953年我国新发现的 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址。1961年,国务院 已把丁村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历史 的变迁和社会的推移,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勤劳智 慧的人民又培植了一朵与其相映同辉的明清民间建筑 和木雕艺术之花,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中外游人。 丁村明清建筑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且具有鲜明特色的 明清民间建筑群之一,是研究我国民间建筑艺术的宝 贵资料,山西省人民政府已将明万历二十一年和四十 年建造的两个院落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民宅建筑年限约在明末、清初、清末三个时 期。先后兴建于明万历、清乾隆、雍正、康熙、道 光、咸丰年间,最早溯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其分布大 体为北院(明末)、中院(清初)、南院(清末)三大 院,包括二十座院落。其中:正厅、厢房、门楼、 牌楼、牌坊、观景楼、绣楼、倒座等各种建筑共282 间。这些建筑虽历经风雨侵袭,已几经修葺,但仍 不失明清风貌。其整体结构规矩严谨,装饰美观大 方,平面布局疏密匀称,特别是装饰木雕更为古色 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
   二、丁村木雕的形式和内容
   丁村木雕的规模,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是比较 可观的。据传,丁村木雕出自夏县、曲沃、翼城一 带能工巧匠之手,姓氏名谁已无从考证。其木雕作 品虽难称技艺惊天,盖世绝伦,但也妙趣横生,不 无令人感叹之处。
   丁村木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形式有圆 雕、浮雕(中浮雕、浅浮雕)、透雕(单面雕)三大 类,其中,又以浅浮雕和单面雕为主。按其表现体 裁又可分为:单幅雕、组雕、连环雕、图案、花边 等,其中又以图案(花鸟图案、禽兽图案、变形图 案)为主。按其雕刻部位则:有斗拱、画板、门楣、 扁额等,其中以斗拱、画板为主。其内容从广义的 角度分,大体为人物雕、动物雕、静物雕三类。
   三、丁村木雕的特点
   丁村木雕既具有我国民间雕刻的主要特征,构 图朴实缜密、线条细腻清晰、人物栩栩如生、神态 自然逼真,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取 材、构图、形象塑造等方面。其主要特点是:
   (1)取材广泛,地方色彩浓郁。这里是一部生动 的编年史:从远古亘荒时代的夔龙海马到骡、马、 驴、羊;从神话中的八仙、和合二仙、天官赐福、 绿亚仙到南宋的民族英雄岳飞和北宋著名史学家司 马光,使人仿佛留步在历史的回音壁前。这里是一 次鸟类和兽类云集的音乐盛会:来自绿色王国的猛 虎、雄狮、大家、梅花鹿、猴子;来自水泽之乡 的水牛、游鱼;来自江南的黄莺、燕子、朱雀; 来自北方的喜鹊、鸬鸪,仿佛百家争鸣,以各自 不同的音调奏鸣着动听的乐章。这里是百花竞秀 的世界:牡丹的姿色,兰花的芳香,荷花的清 芬,菊花的傲霜,梅花的耐寒,令人齿颊流韵, 心地甜溢。更值得珍视的,是其取材具有鲜明的 地方性。如“司马光的故事”。司马光是北宋陕 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是木雕作者的故土名 哲,他们以刀代笔,形象地刻画并传播了司马光 的趣闻轶事,使人倍有亲切感和真实感。再如 “正月十五闹烘火”,凝练、概括,逼真地记载 了丁村一带民间社火文化活动的实况,像扣人心 弦的踩高跷,饶有风趣 的大头娃娃,耍狮子, 跑旱船等。
   (2)布局缜密,构 图以细巧取胜。
   首先,在丁村明清 建筑的20个院落中, 既各具特色,也各有侧 重,有的以人物为主, 有的以禽兽为主,有的以花草为主。无论表现哪一种 内容,大都在形式上讲求对称。且以一号院为例:正 厅的画板上,中间是“忠孝节义”四幅传统戏曲,两 边一是“渔、樵、耕、读”,一是“琴、棋、书、 画”,在对称中融洽一体,令人赏心悦目。
   其次,丁村木雕在整个布局上从群众传统欣赏习 惯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部位,繁 而不乱,多而不杂,达到了局部和整体的统一。除画 板、斗拱等主要部位外,有的门框、门楣、扇门上雕 琢了精美的图案,有的栏杆上雕刻了狮头、仙桃、瓜 果之类,甚至有的在大梁上的两个小柱之间用图案贯 穿,这些虽然小巧玲珑,但确也倍增几分情趣,显示 了作者的智慧和才能。
   再之,从构图上看,一则新颖之作不少,二则细 巧之品颇多。如“凤凰戏牡丹”,能工巧匠们把凤凰 尾部和花枝巧妙地自然地连在一起,组成图案,使人 难解难分。又如1号院中的“禽兽图”,在小小的画板上 容纳了黄羊、水牛、狮、象、梅花鹿、麒麟、猴等几十种动 物,或疏或密,参差错落,倒也饶有风趣。
   当然,相比较而言,明代木雕略显粗糙,似有春 蚓秋蛇、点划呆板之嫌。
   (3)形象逼真,意境动人。
   丁村木雕在形象的塑造上是比较成功的。如“岳 母刺字”,在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的刻画上,在造型 的装饰简练上,在意境的突出主题上,在人物动态的 安排上,都有独到之处。
   除人物木雕之外,其它动物、花卉木雕也以神取 胜,以韵见长,以味引人。如“龙凤呈祥”积极向上 的英姿,“鹿鹤同春”超然悠美的境界,“春兰秋 菊”凌霜傲寒的形神,“荷兰水仙”浓淡欲出的逸 致,等等,不一而举。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