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肇庆(一)
【类型】报纸
【篇名】话说肇庆(一)
【作者】 张华彬
【关键词】 积贫积弱 《狂人日记》 广东省肇庆市 封建王权 赵匡胤 宋徽宗 王安石 司马光 桂王朱由榔 范仲淹
【报纸名称】中国黄金报
【出版日期】2005-05-24
【正文】
真别以为黄金矿山都在山沟沟里。在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也有我们的黄金矿山。 广东省肇庆市,就有河台金矿。
肇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骄人的山水。七星岩的秀逸,鼎湖山的幽雅,庆云寺的古 奥,端州城的清静舒适,秀甲岭南的湖光山色使这里从唐代就已辟为了旅游胜地。
2000多年前,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以50万大军出兵南越,秦始皇在广西新安县 境内修筑了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以通过水路来运输军队物资。公元前221 年,号称蛮荒之地的岭南正式划入中国版图。秦设立郡县,因此地处于“关门户于西江, 扼咽喉于南海”、“位高而扼要”的高要峡(今羚羊峡)而设立高要县。隋开皇年,因高要 县内有端溪而改称端州。一直延续到宋,方改为肇庆。
肇庆一名大有来头,暂按下不表。话说肇庆,有四件事应该提及:其一,这里是粤语 的发祥地。语言学家这样说,当时中原人说的是“雅语”,跟岭南土著民族的语言交流、 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叫粤语。粤语从西江流域一直上到柳州,下到广 州、香港、澳门,都可以交流;其二,这里是16世纪文 艺复兴以来西方文化科学知识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公 元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肇庆,他为当时 的大明王朝带来了中国以外的消息,翻译介绍西方的 科学著作以及新奇的西方科技;其三,这里是南明的 皇宫所在地。公元1644年,清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率清军入关,建立清朝。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后,被推 翻的明朝政权向南撤退,万历皇帝的孙子桂王朱由榔 跑到了肇庆,之后在肇庆宣布登基,建立“永历”政权, 历史上称其为南明。南明在肇庆土地上坚持了13年, 朱由榔最后跑到缅甸,结果被吴三桂引渡到云南处 死。其四,也就说到“肇庆”一名的来历。话说宋哲宗赵 煦封其弟赵佶为端王,封邑便是端州。赵佶登位,是为 徽宗。先升端州为兴庆军,后升兴庆军为肇庆府。这位 徽宗皇帝还“亲洒宸翰”,用“瘦金体”御书“肇庆府”扁 额,悬挂城楼之上。肇,开端的意思,肇庆,则寓意着赵 佶对其封地的感激、眷恋之情。
从肇庆走出了一位皇帝,而且是在中国历代300 多位皇帝中知名度较高的一位。他的知名度之所以 高,要“得益”于两点:一是被金人俘获后,从河南开封 长途跋涉被押解到吉林偏脸城(今榆树县),在井下呆 了些日子,之后又走到黑龙江五国城(今依兰县),葬 身异域。二是他的风流才华。在印象中,宋徽宗以书画 见长,以玩乐立命。要说玩乐,宋徽宗真不含糊,喜欢 花石,便年年增加民间所贡花石,老百姓家有看上眼 的一石一木,直接闯入,用黄缎子一盖,就成了御用之 物。当时淮汴二河运送花石的船只首尾相接,络绎不 绝,人称“花石纲”。这是《水浒》中描写过的。为了玩鸟 儿,他还在京师开封建了个园子,称“寿山艮岳”,养的 禽鸟有数万只,并给养鸟儿人薛翁加官晋爵。谈到书 画,前些时辰以数千万高价拍卖的宋徽宗的《珍禽图》真让人开了眼。据说 宋徽宗书画水准绝对上乘,他的审美情趣也十分细致,逼真。一次他看画 师画孔雀,很不满意,大臣问他为什么,他说,“孔雀升高,必先举左”,而画 中抬的则是右脚。中国历史上把绘画纳入科举,就与这位“大爷”有关系。 当初南汉皇帝刘■手特巧,可用美珠结成一龙,头脚爪牙,无不具备,栩栩 如生。宋太祖赵匡胤灭南汉,看了刘■的手艺后,说:“■好工巧,习与性 成,若能移治国家,何至灭亡?”赵匡胤没想到,他的子孙居然应了他这句 话:倘若徽宗把书画水平拿来治国,北宋何至灭亡?看来,人不能轻易“说 嘴”。
有一句歇后语,叫做:蛤蟆不长毛──天生那路种儿。赵佶压根就不是治国的料。 且不说当时迫害不同政见者,把司马光等120人打为“元祐奸党”,并亲自书写刻石立 “党人碑”于文德殿前;也不说他看画中天祚皇帝的面相决定是否伐辽。只说他“不许杀 狗”一事就足以知其人了。话说崇宁年间,左正言官范致虚向徽宗提建议说,陛下您生 肖属犬,因此人间不宜杀犬。徽宗居然准奏,颁诏明令禁止杀狗。就这么个混蛋东西,还 能治国?宋建立初期倒一度把老百姓作为衣食父母,宋太宗曾写下著名的《戒石铭》,赐 各郡县刻成碑文,以为警示,铭曰: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而时间仅 仅过了140多年,北宋就败了家。原因嘛,史官说:“人主之大患,曰喜谀,曰好侈,曰渔 色,徽宗兼而有之。”皇帝不干正经事,焉能不完蛋!关键是你蹲井里冬暖夏凉,而庶民 百姓则要受苦了。看过一篇《唐末食人考》的小册子,说北宋末年“盗贼、官兵以致居民, 更互相食。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老瘦男子之 ‘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杀戮焚溺饥饿疾疫陷 堕,其死已重,又加之相食,呜呼痛哉!”这就是只图自己享乐,不顾人民死活的封建帝 王统治的结果。如果说当初“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还会让老百姓有信心的话,那么,徽 宗一玩儿石,一玩儿鸟儿,老百姓也就看个洞穿。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我翻开历史 一看,……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 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极是。
北宋有个怪现象,既是积贫积弱的年代,又是人才辈出的年代。北宋积贫积弱的原 因,主要是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太严重了。当时的官僚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有 的大臣上疏说:“州县之地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地盘依旧,而官却多了五倍。北宋 的兵虽多达百万,但却是“谓之兵不知战”,有的禁军让别人给拿被子,背粮食,骄惰无 用,射箭只在马前一二十步。至于冗费,《廿二史■记》中这样描述:“恩逮于百官者,惟 恐其不足;取财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损不足补有余,社会财富向富裕阶层迅速集 中,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
再说人才辈出:北宋的精英甚多,常挂嘴边的,如: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晏殊、 文彦博、赵普、吕公著、苏轼、欧阳修、蔡襄、邵雍、二程、韩琦、吕蒙正、沈括、米芾、范祖 禹、富弼、宋祁、毕升……个顶个是经略之才,要搁现在,应属于泰斗院士般人物。“君 君、臣臣”的观念使他们毕生不遗余力地维护、巩固着老赵家的产业。虽殚精竭虑,可仍 挡不住“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宋代也讲究“人才战略”,但在 封建王权之下,什么“战略”也是“片儿汤”,因为帝王们要的是享受,而不是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需要人才,享受不需要人才,需要狗才。要不,怎么解释北宋出了王钦若、丁谓 这“五鬼”,又出了蔡京、童贯等“六贼”呢?徽宗当了20来年的皇帝,平心而论,他也玩 儿不转大宋江山了,为什么?底儿没打好。举一例:赵匡胤建国时,对贪赃枉法的官吏严 惩不贷,或处死,或刺配。但后来,一般不再处死贪官,神宗熙宁年后,对贪官开始赦免。 之后,到哲宗绍圣年,更出台了“三免法”:脏官不死、不黜、不杖。哲宗是徽宗的哥哥,老 兄连贪官的屁股都不打了,老弟又能如何?再如,宋代建立之初,以贡举考试为选拔人 才的制度。渐渐地,权贵、富豪子弟使用挟书、代笔以及考官泄题、贿赂考官等方法猎取 高第,被时人称为“买解”,而考官不阅卷,只凭记号录取则称为“卖解”。范仲淹就指责 当时:在京百司,钱谷浩瀚,权势子弟,长期占据。所以说,在“败絮其中”的封建制度下, 纵然你王安石们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扯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