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教研要研究“教”,更要研究“育”

日期:2005.08.31 点击数:12

【类型】报纸

【篇名】教研要研究“教”,更要研究“育”

【作者】 于会祥

【关键词】 作文 教研工作 教育意义 课堂 课程文化 价值观教育 基本趋向 司马光 教学活动 白毛女

【报纸名称】现代教育报(校长周刊)

【出版日期】2005-08-31

【正文】

目前,我们的教研工作更 多的是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教 师精心设计的是教学的环节, 学生在课堂上如何活动等等。 当然也研究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等,但往往是流于形式,缺乏 更深层的探讨。教师往往认为 这一目标过于空洞,在实际教 学中很难落实。造成这一现象 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教学的价值取向问题。 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基本上是 以实现知识价值为基本趋向的, 因此教师普遍注重知识的传授和 落实。对于未来尚没有体验的学 生而言,常常发出“学这些东西有 什么用”的感叹。即使教师强调 “书到用时方恨少”,也很难引起 学生的共鸣,很多学生的厌学已 经说明了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在 课堂上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呢?
   教育家斯金纳曾说:“如果 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 净,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 的本质”,这个本质的重要内涵 之一就是知识承载的思想、方 法、品格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 在教研活动中,深入研究知识所 蕴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换言 之,就是要从课程文化的角度研 究课程的实施。
   二是如何通过教学对学生 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的问题。有 个语文老师布置学生写一篇课 外阅读的读后感,要求大胆抒发 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思想解 放,思维活跃,作文异彩纷呈,但 也有不少小作者写出了“另类” 作文。有位学生对司马光砸缸很 不赞同,指责他应负“法律责 任”。理由是:缸是私人财产,应 受法律保护,救人可以有其他 很多方法,如打110、喊人、从 缸上面拉人、放救生圈或木板 到缸里、几个小朋友一起搬倒 水缸……总之,司马光是“法 盲”加“笨蛋”。
   而一位学生读《白毛女》后 的感想是:白毛女太傻,应该“傍 大款”,嫁给黄世仁,不应嫁给穷 当兵的;黄世仁催租要债合理合 法,杨白劳拖债,当是法不容情。
   这是教育的失败,是作文指 导的失误。
   这样的报道多了,就不是个 别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反思,值 得我们警惕,我们的教育失落了 什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不是空洞的说教,不管是课堂教 学,还是主体德育,都要在基本 价值观的指导下,确立相应的价 值取向,并以合适的载体,积极 渗透,融会贯通。
   首都师范大学宁虹教授曾 说:“教师要有四个方面的清醒 意识:(1)对教育意义有清醒的 认识——我怎样触动我的学生: (2)对所授学科特点和意义有清 醒的意识——我怎样以所授学 科的特点和意义触动我的学生: (3)对正在讲授的内容在整个学 科体系中的位置和他们怎样整 体的显现其教育意义有清醒的 认识——我正在讲授的内容如 何触动学生;(3)对所有这些怎 样通过自己的每一个教学活动 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有清醒的 认识——我所想到的怎样才能 做到。”这段话值得我们在实际 教研工作中好好体味。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