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吏以文拒贿
【类型】报纸
【篇名】古代官吏以文拒贿
【作者】 谢洪玉
【关键词】 古代官吏 于成龙 陆贽 寓言 三司 监察御史 明代政治 司马光 唐德宗 苏轼
【报纸名称】山西政协报
【出版日期】2005-11-30
【正文】
陆贽上书“防微杜渐”
唐朝宰相陆贽廉洁守法,别人送他的礼物都拒不 接受。唐德宗看到他这样“苛求”自己,就劝他说:“卿清 慎太过,诸送馈,一皆拒绝,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类, 受亦无伤。”陆贽听后上书“防微杜渐”,文曰:“贿道一 开,展转滋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 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陆贽认 为,小礼不禁,大礼必到。拒贿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 手,实在难能可贵。
苏轼讲寓言婉辞厚礼
北宋大文豪苏轼在京做过大官。一日,其乡友带 上厚礼想求他帮忙谋个一官半职,并说:“如您不便, 劳令弟之驾也行。”乡情不便明伤,苏轼便先给来客讲 了一则“寓言”。大意是:某人穷极盗墓,数掘无获,便 想去掘伯夷、叔齐之墓,只听伯夷在墓里说:“我是在 首阳山饿死的,别无一物,何以如尔愿?”盗墓人说: “那我就挖开叔齐之墓吧!”伯夷又说:“连我也不过如 此,我弟弟就更帮不上忙了!”乡友悟知苏轼的弦外之 音,自知求官无望,只好带上礼物走了。
司马光高悬廉政条幅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入朝做官后,写了一帧巨大条 幅挂在客厅里,条幅写道:“访及诸君,若睹朝政阙遗, 庶民疾苦,欲进中言者,请以奏牍闻于朝廷,光得与同 僚商议,择可行者,进呈取旨行之,若但以私书宠渝, 终无所益。若光身有过失,欲赐规正,即以通封书简, 吩咐吏人令传人,光得内自省讼,佩服改行。至于整会 官职差遣、理雪罪名,凡干身计,并请一面奏状,光得与 朝省众官公议施行。若在私第垂访,不请语及。”司马光 作为当朝宰相,做事光明正大、不徇私情,令人佩服。
于谦“两袖清风朝天去”
明代政治家于谦,曾任兵部尚书等要职,向来以 刚正清廉闻名朝野。当时,外官每年回京述职,多有人 向权臣国戚送礼,而他却每次都是不凭关系,只凭政 绩。从僚劝他随风入俗,明哲保身,他不但谢绝了从僚 的好意,还令家人挂起一块牌子云:手帕蘑菇及线香, 本资国用反为殃。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阖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便由此而来。
吴纳金盒题诗拒贿赂
明代诗人吴纳出任监察御史,受命到贵州考察 “三司”吏治。返京途中,已走入四川境内,后面追来一 位骑士,说是奉贵州三司之命向大人献上黄金百两。 吴纳一边戏说“姓吴名纳”就是“无纳”之意,一边取笔 墨在礼盒上题诗一首,以示拒受。诗云:“萧萧行李东 向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上物,任教沉在碧 波间。”骑士只好将原物并诗带回复命。
于成龙严词通报行贿官
清代名臣于成龙晋升为直隶巡抚后,许多趋炎附 势之徒想送礼贿赂他,于成龙一一拒绝。大名县县令 在中秋节前夕,向他送上一份厚礼。于成龙大为恼火, 严词拒收,并且还特地颁发了《严禁馈送檄》,通报了 大名县县令送礼的丑事,并明令所属官吏今后如发现 逢年过节私相送礼,查出并行题参,决不宽恕。
- 1、司马光年谱中的若干事迹补正 作者:向有强 2014.01
- 2、苏轼与司马光《中庸》诠释比较研究 作者:赵兴余 2011.01
- 3、司马光给唐朝皇帝开治国药方 作者:李晓巧 2016.01
- 4、司马光给唐朝皇帝开治国药方 作者:李晓巧 2016.01
- 5、司马光的小人心态 作者:李兴濂 2011.01
- 6、司马光的小人心态 作者:李兴濂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