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司马光祠堂
【类型】报纸
【篇名】走进司马光祠堂
【作者】 姚夏池梁军
【关键词】 宋哲宗 宋神宗 神道碑 祖坟 全部废除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祠堂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杏花
【报纸名称】中国档案报
【出版日期】2003-03-07
【正文】
在山西省夏县境内一块开阔的土地上,有 一座规模宏伟、古朴肃穆的莹祠──司马温公 祠,也就是司马光祠堂。提起司马光,可谓无人 不知,无人不晓。一部《资治通鉴》使他名垂千 古,一个砸缸的故事,又使他成了家喻户晓、妇 孺皆知的人物。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宋陕州夏县 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水头镇司马村)人。因生 活在涑水河边,所以又称涑水先生。他是北宋 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20岁考中进士,历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 朝。先后担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龙图 阁直学士,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尚书左仆射兼 门下侍郎等职。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贬洛阳15 年,期间发奋苦读,读遍了历朝的正史、偏史、野 史等等,考订异同,删削增补,历经19个春秋, 书写300余万字,编成了一部上起周威烈王、下 迄五代十国共计1362年的历史巨著──《资治 通鉴》。从而被誉为千古帝师。司马光1085年重新被宋哲宗起 用。8个月后,逝于宰相位上。第二年正月归葬祖莹,即当今山 西省夏县的司马光祖坟。司马光祖坟196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 保护单位。1988年1月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处 主要建筑有:杏花碑厅、司马光祠院、余庆禅殿、司马光祖坟、 忠清粹德之碑等。 1994年 5月 2日,余庆禅殿的 11个罗汉头 被盗,轰动全国,惊动中央,当时中央领导亲自批示,要求山西 省把文物保护好……
让我们走进司马光祠堂,去探寻这位历史名相的足迹。
杏花碑厅:这里安放着被国家定为一级文物的杏花碑, 也就是司马光的一神道碑。北宋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司马光被 太皇太后重新起用当了宰相,他把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除,把 一大批支持变法的官吏贬出了京城。由于司马光年事已高,身 体不佳,加上昼夜劳累,积劳成疾,为相8个月后便病逝了,终 年68岁。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宋哲宗嘉其为国尽力,追 封司马光为“温国公”,命苏轼为其撰写碑文,哲宗亲笔题写 “忠清粹德之碑”。在司马光坟前建起了一块巨大的神道碑,详 述了司马光的功绩和死后人们的痛悼情景。元佑九年(公元 1094年),太皇太后病逝,年幼的哲宗左右不了当时的政治局 面,变法派的一批老臣返京执政,说司马光曾诬谤先帝,要求 哲宗下旨“追贬”,夺回赠给司马光的谥号,并要焚其棺材,扬 弃尸首。因遭大多数朝臣反对未能如愿,就派人到司马光坟 莹,砸神道,凿碑文,将其深埋地下。几十年后,埋碑的地方长 出了一棵杏树,“晓枝蟠曲,周映交护,如幄如盖,春花秋实”。 公元 1148年,时任当地县令的王廷直去拜谒司马光墓,在荒 草丛生、瓦砾遍地之处,见那株杏树枝叶繁茂,果实累累。便访 察了当地百姓,得知数年前的神道碑就埋在附近,即让人从杏 树挖起,于是挖出了四块断碑,但发现毁坏严重,字迹难以辨 认。他又多方寻找,终于在司马光的后代家中找到了拓本碑 文。随后将断碑拼在一起,将碑文摹刻其上,镶嵌在墙壁之上, 盖起厅子,保护起来。因为碑是从杏花落下的地方找到的,故 命名为“杏花碑”,此厅亦名为“杏花碑厅”。
余庆禅院:这是司马光的香火院,建于公元1065年,也 就是宋治平二年。司马光一生不信佛道,但其祖坟旁却建了个 佛寺,这里有一段小故事。在宋神宗时,司马光曾经奏请神宗 说:不少朝廷大臣终年为国尽忠,不能在家尽孝,死后坟地荒 凉,令生者寒心。希望皇上在朝臣们的祠堂或墓地旁建一座寺 院,让僧人护坟祭拜,以安百官之心。宋神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先后在一批老臣的祖坟旁建起了寺庙,司马光的祖莹也建起 了一座香火院,皇帝赐名“余庆禅院”。大殿结构虽经千年风 雨,但宋味犹存。大门上有一块匾额是清朝乾隆年间一进士所 书,名为“别有天地”。其中“天”字与通常的写法有别,普通写 法是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而这个“天”字却下短上长。据 说这是“天”字最初时的写法,意在警告世人,切勿胡作妄为, 不要忘了头上还有一重天!
殿内正中间是三尊宋代彩塑:如来佛居中,两眼正视,左 手扶身,右手作兰花指状。弥勒佛在左,双手拱起,若有所思。 药师佛,两眼垂视,两手并拢。中间有两个菩萨,一个是普贤菩 萨,一个是文殊菩萨。两边是16罗汉。这16罗汉形态各异,活 灵活现,或喜、或怒、或静思、或倾听。“余庆禅院”殿内的这些 宝贵文物,1994年5月2日遭到了一场劫难,殿内11个彩塑 佛头不翼而飞。山西省公安厅成立了由正副厅长挂帅的“5· 2”专案领导组,展开了一场打击文物犯罪的专项斗争。在各级 公安机关的努力下,一批久侦未破的大要案件被攻克。“5·2” 专案组的民警们在山西运城、临汾和广东省等地摸出了线索, 后在广东省公安厅的配合下,终于将已走私到香港等地的罗 汉头追了回来。
司马光祖坟:占地50余亩,这里葬有司马光的远祖、北 魏征东大将军司马阳,曾祖司马征,祖父司马炫,父亲──兵 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司马池,叔父司马浩、司马诉,以及司马光 本人及其后人等。司马光去世后,谥文正,赠太师,追封温国 公,以一品礼服,行国葬,于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归葬于 此。现存大小冢13座。宋碑四幢,均为宋碑珍品。
忠清粹德之碑:是明朝嘉靖二年山西巡察御史朱实昌仿 宋朝原样复制的神道碑。当年朱实昌到河东视察,拜谒了司马 光墓,看到残破的杏花碑之后,感慨万千,决心重制“杏花碑”, 历时3年,动用民工2万余人,方制成巨碑。从而再现了原碑的 浩气和雄风。全碑高达8.3米,宽1.7米,厚0.4米。分为碑首、 碑身、碑座三部分。碑首、碑座是宋代原物。当年碑成之后,朱 实昌又建了一座碑楼,现有的碑楼即为当年所建。
- 1、司马光墓的历史发展脉络探析 作者:段恩泽 2013.01
- 2、拜谒司马光祠 作者:刘永录,卫良虎,卫永山 2001.11
- 3、《资治通鉴》差点被毁版 作者:浮云 2013.01
- 4、王安石:行为过激的偏执狂 作者:岳晓东 2006.02
- 5、发现“大宋河山” 作者:田耀斌 2006.05
- 6、司马光与宋神宗的三次对话 作者:吕传彬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