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司马光在地窖中编著《资治通鉴》
-
作者:暂无 来源:桂林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对于宋朝士大夫来说,苦读诗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书中自有颜如玉”,更重要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当时的读书人,一旦金榜题名,谋得一官半职,获得丰厚的待遇后,便纷纷买房产,置豪宅。然而,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司马光,进士出身,屡官天章阁侍兼侍讲、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后追封为温国公。他
-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
作者:暂无 来源:靖江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对于宋朝士大夫来说,苦读诗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书中自有颜如玉”,更重要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当时的读书人,一旦金榜题名,谋得一官半职,获得丰厚的待遇后,便纷纷买房产,置豪宅。然而,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司马光,进士出身,屡官天章阁侍兼侍讲、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后追封为温国公。他
-
《资治通鉴》也是选官用人通鉴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通观一部《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德者,才之帅也”:只能以德统才,不可以才胜德《资治通鉴》是以三家分晋开篇的,司马光为了论述其关于用人标准的理论,在叙述三家分晋的事件之后,追述了五十年前三家灭智伯之事,并由此引发了一段长篇的
-
《资治通鉴》也是选官用人通鉴
-
作者:暂无 来源:新疆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刘后滨通观一部《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曰”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这些原则是他站在治国理政高度上对用人之道的总结,是对历史的总结。■“德者,才之帅也”:只能以德统才,不可以才胜德《资治通鉴》是以三家分晋开篇的,司马光为了论述
-
《资治通鉴》也是选官用人通鉴
-
作者:暂无 来源:處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通观一部《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曰”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这些原则是他站在治国理政高度上对用人之道的总结,是对历史的总结。“德者,才之帅也”:只能以德统才,不可以才胜德《资治通鉴》是以三家分晋开篇的,司马光为了论述其关于用人
-
中国管理哲学《资治通鉴》精读班热招中
-
作者:暂无 来源:三秦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课程目标】1.运用以史明鉴的思想,培养识人、用人、治人、御人、知人的韬略,掌握企业危机应变之法与症结解决之道,使企业文化及战略更为科学使用,以智慧经营,从而提高领导力与执行力;2.学习为人之道
-
《资治通鉴》归你大学教材分我
-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金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5年前,两人都是爱书的小青年,大学里谈起了恋爱;11年前,两人定情、领证、诞下爱情结晶;眼下,两人却闹起了离婚。只不过这对夫妻,在分家产问题上让海曙法院法官大跌眼镜——财产尚未理清前,光是讨论这一柜子书该分给谁,就花上好几个月。昨天,海曙区人民法院通报,这事儿总算了结了。通讯员李义山记者朱琳漫画吴
-
《资治通鉴》涉高人事探秘(下)
-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高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槐常辉东海王司马越是西晋“八王之乱”的最后一王,文中多次提到的高密王略都是在司马越提携下高升的。291年,皇后贾南风先是联合楚王司马玮杀死掌权的顾命大臣杨骏,然后又设计杀死新掌权的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贾南风遂执政。300年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起兵杀贾南风。301年赵王司马伦废晋惠帝自立,齐王
-
《资治通鉴》也是选官用人通鉴
-
作者:暂无 来源:红河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宋刻本《资治通鉴》通观一部《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曰”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这些原则是他站在治国理政高度上对用人之道的总结,是对历史的总结。“德者,才之帅也”:只能以德统才,不可以才胜德《资治通鉴》是以三家分晋开篇的,司马光
-
草根学者耗时10年为《资治通鉴》续篇
-
作者:暂无 来源:北方新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青年时报》消息近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资治通鉴续纪》全书分三册,338卷430万字。10年,面对生活的单调、著书的寂寞,吴海京没有丝毫遗憾,“我用十年写了这本书,可在书中我已活了上千年。值了。”1977年,吴海京出生在浙江省诸暨市陈宅镇的一个山村。小学的时候,别的孩子看连环画时,吴海京看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