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中国茶具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城司马光东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紫水塔周围。用地面积约39000多平方米,由茶文化景观区、中央景观区、仿古商业文化街区等部分组成。
本馆是集历代茶具展示、茶艺表演、茶画、茶歌、茶舞、茶文化等诸方面斗智争芳区,又具有现代概念的中国古建元素建筑群作载体。共展出历代茶具3000余件,展品从新石器时期直至文革时期,质地包括瓷、陶、铜、铁、锡、木等,从多角度、全方位反映了作为绿茶之乡的信阳地区五千余年悠久茶文化史。这是全省唯一、紧扣信阳经济主动脉的茶具展示旅游点,也是继杭州茶叶博物馆后全国第二家颇具影响力的茶文化专题馆和第一家茶具专题博物馆,是展现悠久的茶历史和先进的茶文化重要窗口。
花山寨会议旧址,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城西南20公里的南王岗乡花山寨村。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此召开第十四次常委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长征。
1934年11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到达光山城西南的花山寨,和鄂东北道委书记郑位三、中共中央来人程子华胜利相会。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在花山寨西南的一个小村庄里召开了第十四次省委常务会议,郑位三、程子华等参加。会上,程子华传达了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和军委对鄂豫皖根据地的指示。周恩来对红军二十五军出路问题指示说:“中央已经决定了红军主力要作战略转移,去建立新的根据地,这样部队就能得到发展。同时能把敌军主力引走,减轻根据地的压力。根据地的敌军减少了,留下的部分武装就能长期坚持,也就能够保存老根据地…….”。
会议通过充分讨论后,一致拥护中共中央指示,决定红十五军作战略转移。决定的要旨是:一、省委立即率领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为发展红军和创新根据地而斗争;二、为宣传党的主张,扩大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行动中部队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三、留下一部分红军武装,再次组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
会后,对红二十五军领导人作了调整。省委决定:中共中央派来的程子华任军长,徐海东任副军长,吴焕先任政委,戴季英任政治部主任,郑位三任秘书长。新任军长程子华率领红二十五军到罗山殷家湾、何家冲进行整编,撤消师一级建制,军直辖二二三团、二二四团、二二五团和手枪团。
1934年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红旗北上。并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宣言》。旧址现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重走红军路、追索当年红军战斗历程的体验地。
净居寺名胜风景区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城西南22公里,占地面积2100余亩,景区内层峦叠障,山林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
位于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的千年古刹净居寺,又名梵天寺。此寺始于北齐天保年间,后由名僧慧思结庵,道岸禅师建寺,属省级文物保持单位。此乃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国内外名僧常来寻根访祖。高僧慧思,智 名冠禅宗,史称二圣。苏东坡、陈季常、黄庭坚都会于此,颂为三贤。素有“九龙捧圣、四水归池”之奇,十二景观的幽妙。
寺前有五株古柏,排列左右,挺拔而立,世传为唐代和尚所栽。还有一棵年逾千载的银杏,树高7丈余,干粗三、四人围,冠枝遮盖面约一亩,树上寄生一檀一柏,人称“同根三异树”。寺正前方的“白莲池”四面皆山,中介一池,池中碧波荡漾,植莲花,荷叶扣盖,辉映蓝天,素有“四水归池”之说。名山名寺出名茶,净居寺茶叶叶厚色好,香高味醇。目前还保存清代花园近10亩,水势良好。自然景观除上述景点之外还有大苏山、苏东坡读书堂、苏山夜雨等20多处。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低等植物1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30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大别山五针松、杜仲、天麻、宝珠花等;动物有穿山甲、香獐、水獭等10多种。
净居寺名胜风景区聚山水风光、园林建筑、名人名胜、宗教、历史文物于一身,是我县目前保存较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的区域之一。
刘伯承脱险纪念地,位于光山县城西15公里的北向店乡境内。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期间刘伯承司令员在此与敌人的一次遭遇战纪念地。
转战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已3个月的刘邓大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发展游击战争。1947年12月13日,刘伯承司令员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后方指挥所和中原局机关,准备北渡淮河,在淮西地区展开。途经光山北向店附近的何小寨宿营时,与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十一师遭遇,情况十分危急,刘司令员果断地命令身边的警卫连以最快速度抢占有利地形阻击敌人,掩护野司后方指挥所和中原局机关转移。
按照刘司令员的布署,我警卫连迅速占领张大湾和五虎岔羊西南无名高地,战斗很快就打响了,开始敌人以一个排至两个连兵力多次向我进攻,均被我师枪手击退,阵地前丢下了一具具敌人的尸体,敌人恼羞成怒,一下集结了约两个营的兵力,形成梯次多路纵队向我警卫连阵地猛扑过来,在此危急关头,距野司后方指挥所最近的我二旅四团赶到,立即进入阵地投入战斗。一时间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
在激战中,尤以三营打得最为顽强,他们在连续击退敌人三次冲击后,敌人仍不死心,以猛烈的炮火开路,然后成连成营的人马向三营阵地扑来,均被我钢铁战士顶了回去。战斗最为激烈时,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高喊为牺牲战友复仇的口号,如猛虎下山一般向敌人实施反攻击,用刺刀、手榴弹、铁锨和石块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一时刀光闪烁,杀声震天。激烈的战斗一直坚持到14日天黑,我军才奉命主动撤离阵地。
整个保卫我野司首长和中原局机关的北向店阻击战,从14日凌晨一直激战到黄昏,在纵横不过10华里的狭窄地带,我军以四千兵力顽强抗击了蒋介石之主力整编第十一师一万三千余众的轮番进攻,共残敌三千余人,我军亦伤亡近千人。在这场鏖战中,光山北向店一带的人民群众,纷纷主动参战助战,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向阵地运送弹药武器,抢救伤员,表现了老区人民高度的阶级觉悟和大无畏革命精神,为最终赢得这场阻击战的胜利,为保卫刘伯承司令员及野司后方指挥所和中原局机关的安全脱险,同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伯承在其回忆录中重笔描写了此次我军以少胜多的典范战例。
为缅怀在这次激战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光山县人民政府在原战斗遗址上建起了雄伟的“五虎岔羊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告慰长眠于此的千余名人民功臣的在天之灵。纪念地集观光、缅怀革命先烈,接受教育为一体,是向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观五玫仙桃产于县城西南30公里出的马畈镇境内,四周田园风光山川秀美,土地肥沃,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特别适宜桃树生长,并且口味独特,因此桃树种植久负盛名。观五玫仙桃市观音脸、五月鲜、玫瑰红三种仙桃的简称,因其果型圆正、色泽鲜艳、白中透红、果肉深红色,型似“观音娇容”,故名“观音脸”仙桃,此仙桃内含大量果糖、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又因果肉血红、酸甜适中、口感极佳,故有“洛阳看牡丹,马畈品仙桃”的美话佳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