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司马光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06 (1)
按来源分组
吉林日报 (1)
相关搜索词
李广的两副面孔
作者: 徐风  来源:吉林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汉武帝  武功  刘邦  匈奴  性格  边塞诗人  司马光  汉文帝  李将军  李广 
描述:同一枚硬币,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模 样;同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也便会得到大相 径庭的认识。就这样,李广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两副 面孔。$$ 李广是历代文豪最为喜爱的那种人物:勇猛、浪 漫、洒脱,出身名门(李广为秦朝大将李信的后人,抓 住燕国太子丹的就是李信),武功高强,身经百战,快 意恩仇,
全文:

同一枚硬币,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模 样;同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也便会得到大相 径庭的认识。就这样,李广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两副 面孔。$$ 李广是历代文豪最为喜爱的那种人物:勇猛、浪 漫、洒脱,出身名门(李广为秦朝大将李信的后人,抓 住燕国太子丹的就是李信),武功高强,身经百战,快 意恩仇,既有带领大部队远征胡人的战绩,又像游侠 一样扮演着孤胆英雄,单人匹马肆意驰骋于匈奴阵 中。在生前,他不乏崇高的声望和热烈的追随者;在 身后,他的故事更是被热情讴歌,形象不断得到提 升。唐朝诗人卢纶就把李广射石的故事用脍炙人口 的诗歌来表达:“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 羽,没在石棱中。”边塞诗人王昌龄更是把李广视为 历代名将的代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 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 马度阴山。”就连《汉武大帝》这部风行一 时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也在真实和虚构 之中选择了后者──李广本来是因为迷 路而没找到匈奴,怕下狱而自刎,结果作 品里说成李广首先冲入敌阵而阵亡── 维护了“飞将军”的高大形象。是啊,李广 西部牛仔式的性格,让他在文人骚客那 里赚足了分,赢得一代名将的美名。$$ 但只要我们把那层瑰丽的色彩从李 广身上去掉,更冷静、更客观地审视他的 一生,便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李广可能武 功盖世,但他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军 事上却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大书特书 的功绩。$$ 刚出道时,李广确实赢得了汉文帝 由衷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 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但汉高祖时 期正是中原最疲敝的时候,刘邦在白登 被匈奴包围,以后只能通过和亲和边贸 来维系关系,就这样还动不动被匈奴劫 掠一番。凭着李广的胆略和武功,要在那 个时期扬名立万确实不是难事。到了汉 武帝时期,一则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国力 有了很大提升:“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 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 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而阡陌之 间成群,乘字牝者摈而不得聚会。”有足 够的实力主动同匈奴展开大规模作战, 二则汉武帝刘彻的性格同低调的祖父和 父亲不同,喜欢做一些好大喜功的事情, 加之匈奴内乱不断,其国力大不如前,此 时正是武将大展拳脚之时。虽然史籍上没 有记载李广的出生年份,但根据《史记·李 将军列传》的有关叙述可以大致推断,汉 武帝初继位时,李广的年龄应该在45岁 左右(李广于元狩二年自刎,自言当时 60余岁,而他在汉文帝十四年以“良家 子”出道,“结发”即与匈奴作战,年纪应 该二十岁左右),这时正是他年富力强、建功立业的 时候。$$ 最初汉武帝也很看好李广,官至九卿,让他数次 领兵打仗。但李广不是让敌人逃脱就是自己被俘,基 本上没有什么成功的战例,甚至被迫赋闲在家,靠打 猎自娱。有人说他在当右北平郡(北京东北方)太守 的时候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 入右北平”。但当时右北平郡并不是汉帝国同匈奴 征战的主战场,主战场在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一 线──黄河大拐弯和库布齐沙漠──即呼和浩特和 银川之间。匈奴数岁不敢侵犯也未见得是多大功绩。 后来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虽说卫青有意让好 朋友公孙敖建功而让李广从旁道进军,但自诩“与匈 奴大小七十余战”的李广竟然在进军途中迷了路,导 致战事结束后才同大军会合,卫青威胁要对他军法 从事。就因为害怕下狱,李广引刀自刎。从感情色彩 来说,他给我们留下来很多精彩的故事,但他取得的 功绩却和他身负的期望严重不相符,“(李)广之军吏 及士卒或取封侯”,“然(李)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 卿”。作为一名军人,尤其是军队领导人,他的一生只 能用窝囊来形容。$$ 原因何在?$$ 正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有一个故事非常 有代表性,可以为我们分析李广悲剧的一生提供一个 注脚:“程不识故与广俱以边太守将屯。及出击胡,而 广行无部曲行陈,就善水草顿舍,人人自便,不击刁斗 自卫,莫府省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 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吏治军薄至明,军不得自便。 不识曰:‘李将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 以禁;而其士亦侠乐,为之死。我军虽烦 忧,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 不识为名将,然匈奴畏广,士卒多乐从, 而苦程不识。”大概意思是说,李广安营 扎寨从来不讲求阵营,夜里也不设置打 更的人,更不派人处理军队的行政事务。 但他派出侦察兵,窥探敌方行动,没遇到 过什么险情。而同样身位边关名将,程不 识的做法却大异其趣:他谨慎设置营盘, 晚上派人巡逻,而且大量处理营中事务, 军吏为此感觉很不舒服。但同样,匈奴也 不敢进犯程不识的犬营。$$ 司马光在论述这段故事的时候做了 如下评价:“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 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扰 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司马光一针 见血地指出了李广如此带兵的危害,但 并没有说到根子上。或许《论语》中的一 个故事可以为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对颜渊 说:“世间有需要就出来做事,世间不需 要了就老老实实待着,能够有这样良好 心态的就咱们两个。”子路很不服气,问 孔子:“那你带兵打仗带谁去?”言下之 意,打仗你不能找颜渊,还得靠我吧。但 孔子一句话就泼了他一头冷水:我可不 敢带空手博虎、冒险涉水过河的人。三军 打仗需要那种遇事有恐惧心理,谋定而 后动的人。而李广恰恰就是一个暴虎冯 河、子路式的人物。诚然,司马迁和班固 都强调李广高强的武功和对待部属真诚 的态度。但正如《周易》所说:“天地之大 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作为三军统 帅,如果视战争为儿戏,没有责任心,不 能百战百胜而保全下属生命,不能在其 位谋其政,对士兵再好也只是妇人之仁 而已!李广曾因为一件小事,假公济私杀 了一个守城门的小官吏,共胸襟同刘邦 封仇敌雍齿为侯、韩信重赏当年逼他钻 胯下之人有着多么大的差距!说好听是 快意恩仇,说不好听就是睚眦必报。这样不识大体的 人怎么可能成功呢?或许李广在射杀老虎,单挑匈奴 的过程中释放了压抑的个性,但他绝没有能力成为 出色的将领。$$ “匹夫之勇、妇人之 仁”是韩信对项羽的评 价,看来也同样适用于 李广。我们应该想想, 这种看似威风八面、胆 略过人、好评如潮,实则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志 大才疏、迷惑性极大的 李广式人物,是否还有 不少呢?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