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3)
报纸 (2)
按栏目分组
经济发展 (3)
司马光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7 (1)
2013 (1)
2009 (1)
2007 (1)
2005 (1)
按来源分组
信阳日报 (1)
中国老区建设 (1)
乡村科技 (1)
中国县域经济报 (1)
党的生活(河南) (1)
相关搜索词
建设美好家园 构建和谐光山
作者: 盛鹏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邓颖超  县域经济  苗木花卉  民营企业  大别山  生态旅游开发  光山县  净居寺  司马光  河南省 
描述:魅力篇:$$美丽和谐新光山$$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人口79.7万,下辖10乡、7镇、2个街道办事处,是国家著名的“中央苏区县”。也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出生地,原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的故乡。光山地处亚热带
全文:

魅力篇:$$美丽和谐新光山$$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人口79.7万,下辖10乡、7镇、2个街道办事处,是国家著名的“中央苏区县”。也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出生地,原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的故乡。光山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湿润、半湿润气候,青山、绿水、名胜相互映衬,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光山历史悠久。周为弦子封国,故称“弦”。春秋属楚;秦代辖于九江郡;王莽时废国立县,境内设光城、茹由、东安三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89年)更光城为光山,始为光山县。此后一直是豫南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地,有文字可考的历史4000余年。$$光山革命丰碑林立。光山曾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王大湾会议旧址、徐畈鄂豫皖首府机关旧址群、邓颖超祖居等革命遗址达535处,革命战争年代,十多万光山优秀儿女用血肉之躯捍卫了红色政权,尤太忠、万海峰、钱钧等数十位光山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光山景色宜人。泼河、五岳、龙山三大水库波光涟漪;潢河、白露河等河流清溪流韵;王母观、赛山等山层恋叠嶂;千年古刹净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寺名“敕赐梵天寺”为宋真宗御笔,寺内碑刻,寺外唐柏、银杏见证着古寺的沧桑岁月;县城司马光宾馆,其地为宋代古县衙遗址,境内存有司马光洗三时的“司马井”,“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紫水塔、永济桥、宝相寺春秋墓等文化古迹稀世罕见;净居寺生态旅游开发区、龙山湖风景旅游区、体育中心和正在建设的紫水博物苑、文化中心等展示了紫弦大地的神韵和富有江南风情的水光山色。$$光山资源丰富。是全国粮油基地、茶叶之乡、青虾和麻鸭原产地,粮、油、棉、林、果、茶、畜禽、水产等是支柱产业,素有豫南“鱼米之乡”之美称。南部山区,拥有金、银、铜、铅、锌及沸石、莹石、石英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野生动物170余种,各类植物500余种。耕地面积121.86万亩,宜林面积92.5万亩,林地面积66万亩,宜渔面积10万亩。全县水资源总量平水年19.2亿立方米,总蓄水量5.9亿立方米。$$光山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交通、通信便捷,电力充裕,各类基础设施齐全。京九、宁西铁路,106、312国道,正在修建的上武、阿深高速纵横过境。通信设施完善。农业结构实行多元化调整,大力实施优质稻和优质油菜标准化生产开发,是全国优质稻和“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全县茶叶面积发展到11.8万亩,“赛山玉莲”“蓝天玉叶”“净居寺毛峰”“杏山竹叶青”等是信阳毛尖茶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家林业局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光山麻鸭”“光山青虾”分别通过国家品牌认证。工业改革与发展势头强劲,蓝天集团驿光化工厂、白鲨针布有限公司、远大鑫鸳鸯集团、强山集团等一大批优势企业舞起龙头,化工、服装、建材、茶叶等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壮大。$$实力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快结构调整,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河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序中,5年间由第99位上升到第50位。2006年,GDP实现49.9亿元,较2005年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在GDP占比中,一产比重明显下降,二产比重稳步上升,二、三产比重达70%。农业基础地位更稳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茶叶、花卉、青虾、麻鸭四大特色板块经济已经形成,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光山麻鸭”“光山麻鸭蛋”和“光山青虾”原产地标记顺利通过国家认证。优质稻、优质油菜分别发展到65万亩、35万亩,粮食总产连创新高,2006年达5.1亿公斤,油料产量进入全国百强县。工业主导优势更明显。充分发挥资源等优势,坚持改革与招商有机结合,形成了建材、化工、服装、羽绒、茶叶加工和纺织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工业发展进入全面提速时期,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利润、综合效益指数等主要工业指标的增幅保持全市领先,2004、2005连续2年位居全市第一。2006年,重点工业增加值实现8.2亿元,较上年增长24%。财政保障能力更突出,2006年达到1.2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较2005增长23.5%。$$实施项目带动,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十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9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8倍。2006年完成37.4亿元,比2005年增长33%。开工并建成了一大批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生态旅游、城镇建设、农网改造、社会事业等项目。其中,交通建设“十五”期间完成投资4.2亿元,“十五”期间,全县修建道路里程1202公里,其中“村村通”998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全省领先,2005年3月被省政府评为“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全面完成三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光山220千伏输变电站开工建设,建成十里工业园35千伏电站和光山电力调度中心等一批供电设施,城乡供电能力明显提高。水利建设始终走在全市前列,连续5年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连续10年夺得“信阳精神杯”。二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建设“十五”期间完成投资9.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倍。特别是规划9平方公里的东城新区的开发建设,已完成投资15亿元,2.6平方公里的一期开发建设基本完成,各项配套设施完善。新区开发与老城建设同步推进,县城城区面积发展到12.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3.2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4.3%。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原城关镇和马畈镇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重点镇,弦山上官岗村被定为全省“康居示范村”建设试点,白雀园等11个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总体规划完成修编。以蓝天度假村、龙山湖风景区、司马光故居、净居寺为代表的人文旅游,以王大湾会议旧址、徐畈革命旧址群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蓝天度假村被评为四星级宾馆,紫水森林公园晋升为省级森林公园,龙山湖风景区被评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坚持机制创新,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一是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国企改革进入扫尾阶段,化纤总公司、棉纺总厂、金鸳鸯集团等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其他企业已陆续进入资产变现和职工安置阶段。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顺利通过验收并获信阳市政府奖励。行政区划完成调整,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财政改革范围不断扩大,乡镇卫生院管理实现上划,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入推进。水利、林业、城市公用事业等行业改革,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改革,也都取得了新的成效。二是劳务输出成效明显。劳务经济正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已被省劳动厅定为劳务输出基地县。全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20万人以上,创劳务总收入在10亿元以上。三是对外宣传力度加大。成功举办了《邓颖超诞辰100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司马光砸缸》特种邮票首发式,在北京举办了两届“鑫鸳鸯杯”全国青少年足球选秀赛,“蓝天玉叶·河南光山”宣传广告在央视上榜一年,光山籍务工人员周建当选北京市第三次党代会代表,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外来务工青年和《影响2006———CCTV年度新闻记忆》十大专访人物之首,展示了光山形象,提高了光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高度关注民生,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免除农业税,不折不扣兑现了粮农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三直补”资金和教育“两免一补”资金;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兑现发放了干部职工“菜篮子”补贴;提高干部职工医疗保险比例。2006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548元、3450元,较2006年增长15%和27.1%。二是社会保障不断巩固。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依法加强社会基金征缴和监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参保人数、基金征缴和发放,年年均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三条保障线”顺利衔接,“两个确保”如期实现。实施了城乡医疗救助,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保户供养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三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中教育处于信阳市领先地位,县二高被评为“省示范性高中”,近3年来,有14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在信阳市名列前茅。四是文化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县文化中心、体育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建成使用,“光山花鼓戏”被列为首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群众体育工作荣获全国先进县称号。五是科技兴县步伐不断加快。争取到科技部对口扶贫,建成大别山科技培训中心。2006年,光山县科技局被评为全国星火科技先进集体。五是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完善。完成了县人民医院新传染病区和7所中心乡卫生院建设,基本建成县疾病控制中心和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六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验收,绿化造林荣获“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县”称号,净居寺万亩生态茶园被定为河南省退耕还林示范基地。七是社会稳定不断加强。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河南省综治先进县”。 $$特色篇:$$特色经济撑起县域经济半边天$$民营企业20万吨甲醇产品开始外销、外向型企业鑫鸳鸯公司产品已经出口、回归企业辰龙茶叶产销两旺、东城新区凸显经济效应……这是光山县培育产业集群,打造支柱产业,强力发展县域经济闪现出的个个新亮点。目前,光山县的劳务经济、回归经济、项目经济、开放带动经济支撑着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实施“金桥工程”,激活劳务经济。实施“金桥工程”在全国各地建立驻外党支部31个,通过驻外党支部平台,组织、引导劳务人员发展特色劳务经济。一是“经营型”务工队伍,培养农民经纪人,带动全县8000多农民通过贩销农副产品,产生新的劳务岗位;二是打造“品牌型”务工队伍,以传统的“现场充绒业”为基础,带动4万余人每年冬季在全国1600多个市县制作羽绒服;三是构建“资源型”务工队伍,利用本县丰富的建材资源,带动万余名农民外出从事水泥预制;四是建立“候鸟型” 务工队伍、近10万农民亦农亦商、农闲打工,农忙务农,实现生产、务工两不误。据统计,光山县每年的劳务收入达10亿元以上。$$实施“回归工程”,促进回归经济。据统计,光山县籍外出创业固定资产500万以上的近千人,拥有千万资产的达165人。为此,该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举办贸易洽谈会、招商会、联谊会、节日慰问会等形式以情招商、以商养商、引导他们回乡创业,回报家乡,东南飞的“孔雀”纷纷带着资金、技术、项目重返家乡落地生根。目前共有回归企业48家,总投资15亿元,其中投资百万元以上的项目达12个,为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5134个就业岗位。$$牢把政策动向,推动项目经济。该县紧紧围绕经济工作抓项目的发展思路,通过政策争项目、招商引项目、内部挖潜上项目的工作措施,大上工业项目、大上城建项目、大上非工经济项目、大上农业项目。全县形成了大上项目、快上项目的良好势头。$$村在园中,园在村中,花果飘香,别墅掩映,光山县蔡桥乡天赐城村农民靠种植苗木花卉,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该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带来的结果。目前,该县已形成“茶、花、虾、鸭”四大农业特色产业,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 $$茶园满目翠。该县做大做强茶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县里以白雀、凉亭、坡河、晏河、净居寺生态旅游开发区等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开挖荒山、荒坡,大面积发展无公害良种茶园,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生产格局,引进资金5000万元,建设茶叶加工厂,打造“蓝天玉叶”“净居毛峰”“赛山玉莲”等知名品牌。推行“乔—灌—草”立体生态种植模式,引进“白毫早”“福鼎大白”“龙井43”等优良品种,建立15个生态茶区和生态茶场,培养200多名炒茶能手,促进名优茶生产上规模、上批量、上档次。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大别山茶市,为茶农交易提供平台,年销售干茶1000多万公斤,交易额达3亿元以上。 $$人在花丛笑。该县培育龙头企业,创建行业协会,精心培育苗木花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全县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近1333公顷,打造花木专业村十多个,年销售总额4000多万元,花农年亩均纯收入达4000多元。县里以孙铁铺、寨河、十里、城关、蔡桥、槐店等乡镇为重点,建立苗木花卉基地,以示范带动农民连片区域种植。组建苗木花卉股份有限公司,提高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公司建立遍布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与413户花农签订种销订单,与357户结成农企联盟,提供信息、技术服务,解除花农后顾之忧。成立苗木花卉协会,整合人才、信息、技术、资金和产品资源,减少花农投资风险。目前,该县种植名、特、优花木品种达260种,产品畅销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和120多个中小城镇。$$池边观虾跳。该县利用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的自然条件,发展青虾养殖,开发养殖水面433公顷,养殖户达2000多户,总产15万公斤。投资500多万元,在龙山水库建立青虾种苗繁育基地,年繁育青虾种苗2亿尾,为农民养殖提供优质种苗;积极申报青虾原产地认证,打造绿色环保品牌,使“光山青虾”扬名海内外,畅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养殖基地,依托龙山、陈兴寨、五岳等水库,实施专业化养殖,水产部门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实现集约化经营。$$群鸭朝天歌。麻鸭生产是光山县传统优势产业,县里抓住资源优势,实施品牌战略,拉长产业链条,使鸭产业“飞”起来。目前,麻鸭饲养量达590万只,催生5500户养殖专业户,4万多人在全国各地从事羽绒服装行加工产业,年创收4亿元。该县出台优惠配套政策、大力推进麻鸭生产,把麻鸭产业开发纳入乡镇目标管理,扶持760户养殖大户,建立3个养殖重点乡,十多个养殖基地,3个养殖规模50万只以上的养殖小区,扶持光华食品、羽绒加工厂等20多家从事麻鸭产、供销、加工的龙头企业。打造品牌闯市场,申报并获得“光山麻鸭”“光山麻鸭蛋”、原产地标记认定证书,让麻鸭及其产品披着“绿”装闯市场,不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旅游经济展新景
作者: 吴光辉盛鹏吴炳辉  来源:信阳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旅游景点  旅游经济  历史特色  红色旅游  爱国主义教育  净居寺  司马光  打造精品  旅游标准  文物保护单位 
描述:本报讯(吴光辉 盛鹏 吴炳辉)王大湾会议旧址成 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 地;邓颖超祖居成功举办重 大纪念活动,一跃成为全省 著名景点;净居寺、司马光故 居、紫水塔、龙山湖旅游参观 人群络绎不绝……这是光山 县近年来整合红、绿旅游资 源,巧打旅游牌带来的新气 象。今年以来,该县共接待游 客12.4万人
全文:A级旅游标准,重点 打造王大湾会议旧址、邓颖 超祖居、徐畈革命旧址群等 10个红色旅游景点,树立旅 游整体形象和品牌,使参加 旅游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5% 以上。到2010年,该县旅游综 合收入可达1亿元,直接就业 2000人,将成为带动当地经 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
Rss订阅